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六》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六》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震]韵

登高恃笋将,磴阔得平进。

龙潭近西麓,踰岭顾险峻。

玉龙破山飞,声挟雷雨迅。

潜渊黝无底,下注亦万仞。

人言似栖贤,北来见已仅。

五年尘土积,藉此洗烦吝。

吾斋三叠泉,天末何由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

首句“登高恃笋将,磴阔得平进”描绘了登山时借助竹杖,沿着宽阔的石阶缓缓前进的情景,既体现了登山的艰难,也展现了作者的从容不迫。

接着,“龙潭近西麓,踰岭顾险峻”描述了接近西麓时,看到的龙潭和越过山岭后所见到的险峻景象,营造出一种壮丽而险峻的自然风光。

“玉龙破山飞,声挟雷雨迅”一句,以“玉龙”比喻瀑布,生动地描绘了瀑布从山中飞泻而出的壮观景象,同时“声挟雷雨迅”则强调了瀑布的声响如同雷鸣,水流迅速,进一步渲染了瀑布的动态美。

“潜渊黝无底,下注亦万仞”通过“潜渊”和“万仞”这两个词组,形象地描绘了深不见底的水潭和瀑布下落的高度,突出了自然景观的深邃和壮观。

“人言似栖贤,北来见已仅”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将其比作栖贤寺的瀑布,说明这是他北行途中难得一见的美景。

最后,“五年尘土积,藉此洗烦吝”抒发了作者在经历了五年的尘世劳碌之后,通过这次登山,得以洗涤内心的烦恼和贪婪,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心灵的净化。

“吾斋三叠泉,天末何由讯?”则是作者对自身居所旁的三叠泉的思念,以及对远方自然美景的向往,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反思与净化,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山水诗。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重别日表

岸叶从窗入,繁阴篆客衣。

白烟浮渚阔,青草覆鸥肥。

䢴水分舟去,丰江带剑归。

神京瞻尚迩,綵处是黄扉。

(0)

会仙桥

石梁驾空壑,飘飖凌风跻。

道遇古皇仙,指我上天梯。

我揖谢仙人,先后天在兹。

(0)

杂诗·其八

总辔首北极,反登玄冥州。

黑蜧舞我前,梼杌啸我后。

回车历太行,诘屈摧我辀。

辀摧马已瘏,狨貙向我留。

转顾阻山河,欲济无轻舟。

九域不能骋,不如事远游。

远游何所之,飞驾凌昆丘。

晔晔若木枝,遥观青云浮。

(0)

次慧法师山居诗韵同忭中上人李九仙张尔完赋·其四

一龛无暑亦无寒,树下溪边任意安。

忽捲芦帘见山色,不知忘却旧疑团。

(0)

送同年陈公虞司理被召北上

徵书昨日下钱塘,仙吏乘春指建章。

柳色西陵归骑绿,桃花娄水去帆香。

于公阴德高阀阅,仲子昌言著庙廊。

独有素心常不改,世途炎热自清凉。

(0)

旅宿滁州同子将无际步屧至龙潭山忆丙午偕羽明孟阳来游已一纪矣

龙潭树密晚烟匀,丰乐亭空野望新。

旧日经过馀十载,重来朋好亦三人。

胜情老去浑无恙,遗迹追思已半湮。

自是风尘易憔悴,形神于此一相亲。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