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二十九》
《诗偈·其二十九》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先须持五戒,方始得人身。

有财将布施,身即不穷贫。

若行十善业,闻道得天人。

天人生灭福,来去如车轮。

有为接梵世,不及一毫真。

更欲谈玄妙,虑恐法王瞋。

(0)
翻译
首先必须遵守五戒,才能获得人的身份。
如果有财富,就应当布施出去,这样自身就不会贫穷。
如果能实践十种善行,听到佛法就能成为天人。
天人的福报有生有灭,就像车轮一样流转不停。
在世间追求有为之事,却无法触及真实的佛法本质。
还想谈论深奥的佛法,恐怕会触怒佛法之王。
注释
五戒:佛教中的五个基本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
布施: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指将财物或精神上的东西给予他人,以去除贪念.。
十善业:佛教中指十种善行,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
天人:佛教中的概念,指修行者达到某种程度后可以投胎到天界享受福报的存在.。
车轮:比喻事物循环往复,没有止境。
梵世:梵天世界,佛教中指超越世俗的神圣境界。
真:指佛教中的真理或真实佛法。
法王:佛教中对佛法的尊称,也指佛法的主宰。
瞋:愤怒,这里指对佛法的不敬或误解。
鉴赏

此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体现了佛家以慈悲为本、修行六度的宗旨。首句“先须持五戒,方始得人身”强调了在获得人身之前必须守持五戒的重要性,这里的五戒即是佛教中的基本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接着,“有财将布施,身即不穷贫”则说明了布施的功德,可以使人摆脱贫穷。

“若行十善业,闻道得天人”进一步指出,如果能够实践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就能达到天人的境界,闻道即是听闻佛法。紧接着,“天人生灭福,来去如车轮”则形象地描述了天人之福虽然美好,但如同车轮般不断流转,生与灭相继,不可持久。

“有为接梵世,不及一毫真”表达了一种超脱的追求,即通过修行来达到梵天的境界,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安乐,并非真正的解脱。最后,“更欲谈玄妙,虑恐法王瞋”则表现了诗人对深入探讨佛法奥义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敬畏之心,担忧如果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可能会触怒到佛陀。

整体而言,此诗偈融合了佛教哲理与修行实践,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内在追求。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寄建州姚员外

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

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

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

(0)

送杜仓曹往沧洲觐叔常侍

浮阳横巨浸,南巷拥旌旃。

别带秦城雨,行闻魏国蝉。

碛鸿来每后,朝日见常先。

东鄙云霞广,高林间水天。

(0)

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

病移岩邑称闲身,何处风光贳酒频。

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娇歌自驻壶中景,艳舞长留海上春。

早晚高台更同醉,绿萝如帐草如茵。

(0)

重伤杨攀处士二首·其二

从官任直道,几处脱长裾。

殁后儿犹小,葬来人渐疏。

新邻占池馆,长史觅图书。

身贱难相报,平生恨有馀。

(0)

盈上人

月沈霜已凝,无梦竟寒灯。

寄世何殊客,修身未到僧。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

借问曹溪路,山多路几层。

(0)

五杂组

五杂组,旗亭客。往复还,城南陌。不得已,天涯谪。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