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杖闲。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杖闲。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一句,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于山峰的观感,阳羡之美在于其自然无巧的风貌,而不像其他山峰那样显得刻意和不同。"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则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寺庙的宁静景象,人们在雨后的晴朗中来到寺庙,树叶落下,在安静的夜晚,庙门缓缓打开。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杖闲"一句中的“缝衲”指的是修补衣服,通过这个细节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看心"则意味着观察内心,而"锡杖闲"则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
最后两句"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中,“西方”往往象征着佛教的净土和理想之地,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寺院或修行的地方。"未得与师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或是师傅)的思念,希望能够重聚。
整首诗通过山水、自然景象,以及日常生活的细节,传递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金塔遗封,碧珉荒迹,争看绝域蛾眉。
青禽覆额,加冕属阏氏。
顾影春风美满,冰奁封、纤腕新持。
休轻道、无盐刻画,裸国少妍姿。
骞槎曾载石,摩挲翠墨,鞮译传疑。
已镌苕字翳,云雨迷离。
增我伊川一叹,蛮妆遍、举国东施。
空依约、风鬟雾鬓,海外补宫词。
市声扰扰喧朝暮,欲避尘嚣无静处。
勾心斗角巧运思,矗立层楼虚空住。
磴道升降若蜗旋,景物点缀随移步。
楼上更添尺五亭,居然去天只尺五。
呼吸真疑帝座通,千里河山归一顾。
主人好客日延宾,满壁琳琅多题句。
我来正值暮春时,留春槛上花无数。
始信人间别有天,何用远寻桃源路。
吟得新诗却赠君,留待相如凌云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