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倚倾城绰约娘,不争时世作新妆。
若将西子相唐突,正恐莲花似六郎。
自倚倾城绰约娘,不争时世作新妆。
若将西子相唐突,正恐莲花似六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独立于世俗潮流之外的女性形象,她自持高雅,不随波逐流,拒绝改变自己的风格去迎合时代的新潮。诗中通过对比西施与莲花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
“自倚倾城绰约娘”,开篇即点明了这位女性的非凡魅力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倾城”形容她的美貌足以使整个城市为之倾倒,“绰约”则描绘了她举止优雅、姿态曼妙的风姿。这样的女子,无需刻意追求时尚,因为她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争时世作新妆”,紧承上句,强调了她不随流俗、坚持自我个性的态度。在追求时尚成为风尚的时代,她却选择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拒绝为了适应外界而改变自己。这种坚持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正是她魅力所在。
“若将西子相唐突,正恐莲花似六郎。”这里通过对比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和莲花(象征高洁、纯洁),进一步凸显了这位女性的独特之处。西施是美的典范,莲花则是纯洁的象征,但诗中的女性并不试图与之相比较或竞争,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美和特质是独一无二的。同时,这里的“六郎”可能是指杨贵妃的兄长杨六郎,暗示了这位女性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层面,她如同莲花般高洁,不染尘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独立女性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内在美和独特性的深刻思考。
忆少年、作客洪都,几度西山南浦。
从倚滕王高阁上,落日风帆遥聚。凝望处。
爱匡庐、烟中瀑布如川注。鸟歌花舞。
向孺子孤亭,云卿旧宅,时复携游去。
悔当时,错把蟾宫高步。荏苒青春虚误。
朱衣玉带黄金殿,忘却丹丘玄圃。
笑匆匆、绿鬓巳成丝,弹指能几许。春来自语。
且酌酒花前,放歌溪上,不管青山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