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尔萦晴殢雨何,静时常少动时多。
初无恼乱春风意,却是春风恼乱它。
奈尔萦晴殢雨何,静时常少动时多。
初无恼乱春风意,却是春风恼乱它。
这首诗《柳(其二)》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对柳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首句“奈尔萦晴殢雨何”,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柳树置于风雨交加的环境中,仿佛在诉说其对风雨的无奈与缠绵,营造出一种柔情与坚韧并存的意境。
次句“静时常少动时多”,进一步揭示了柳树的特点——在宁静时刻显得稀少,在活跃时刻则显得繁多。这不仅描绘了柳树随风摇曳的姿态,也暗喻了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事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形式。
后两句“初无恼乱春风意,却是春风恼乱它”,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柳树与春风的关系。前半句“初无恼乱春风意”表明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并没有表现出恼怒或抗拒的情绪,反而欣然接受,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而后半句“却是春风恼乱它”则以反讽的口吻,暗示春风虽为柳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某种困扰或变化,引发人们对自然界中复杂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不仅描绘了柳树的形态与特性,更蕴含了对自然现象背后哲理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昨朝快阁举目无,江湖凭阑二豪俱。
徘徊把杯思欲丹青写之人,则无城中郭,清狂一生弄丸戏洪垆。
方瞳如水霜半颅,展纸为扫登阁图,邑城隐见林木扶。
画我怏阁上,半天风立楼观孤。
急流波涛沸欲动,前山雷雨势可呼。
二豪意态各亦足,彷佛指说荆与巫,回顾东海犹一盂。
是日南风万船集江隅,郭亦画出樯之乌。
精密似跨北海杜,笔力颇凌江夏吴。
江中流云西北徂,又若万里独往朝京都。
我心与客方念此,郭能画之真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