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气湖气两穆穆,合荡空城月气绿。
月光满城霜万屋,霜月如春此楼独。
楼瓦初有微霜声,烛气上逼霜点停。
微风吹来作微露,洒衣微带檐花馨。
斯时上座觞正行,下座美人弹玉筝。
玉筝斜雁十三柱,媚以芙蓉隔烟语。
芙蓉凄艳鞠华苦,忽变霜姿作春妩。
春姿旖旎谁边多,春声宛转春莺歌。
似愁桃叶阻江水,如怜柳絮漂湖波。
坐有髯者清泪下,满月当筵霜气泻。
霜华不上春鬟青,青鬟平对吴山横。
吴山月沈客欲醉,当筵花舞歌转清。
乌鸦唶唶飞满城,卷帘但有阑干星,湖气江气空冥冥。
江气湖气两穆穆,合荡空城月气绿。
月光满城霜万屋,霜月如春此楼独。
楼瓦初有微霜声,烛气上逼霜点停。
微风吹来作微露,洒衣微带檐花馨。
斯时上座觞正行,下座美人弹玉筝。
玉筝斜雁十三柱,媚以芙蓉隔烟语。
芙蓉凄艳鞠华苦,忽变霜姿作春妩。
春姿旖旎谁边多,春声宛转春莺歌。
似愁桃叶阻江水,如怜柳絮漂湖波。
坐有髯者清泪下,满月当筵霜气泻。
霜华不上春鬟青,青鬟平对吴山横。
吴山月沈客欲醉,当筵花舞歌转清。
乌鸦唶唶飞满城,卷帘但有阑干星,湖气江气空冥冥。
这首诗描绘了十五夜在青箬山楼聚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霜气、烛光、音乐以及自然景色的融合之美。
首句“江气湖气两穆穆”,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江水与湖泊的气息相互交融,为后续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合荡空城月气绿”一句,将月光与城市融为一体,赋予月色以生命力,使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绿色光泽,展现出月夜的独特魅力。
“月光满城霜万屋,霜月如春此楼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满城市的景象,同时强调了楼阁在月光下的独特地位,仿佛在寒冷的冬夜中带来一丝春意。
“楼瓦初有微霜声,烛气上逼霜点停”描绘了楼阁上的霜声与烛光的对比,霜点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微风吹来作微露,洒衣微带檐花馨”则通过微风、露珠和檐花的香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上座觞正行,下座美人弹玉筝”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面,玉筝的演奏与美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宴会的雅致与欢乐气氛。
“玉筝斜雁十三柱,媚以芙蓉隔烟语”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玉筝的形状与演奏者的姿态,以及她们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
“芙蓉凄艳鞠华苦,忽变霜姿作春妩”通过对比,表现了芙蓉从凄艳到霜姿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春意之美。
“春姿旖旎谁边多,春声宛转春莺歌”继续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春姿与春声相得益彰,如同春莺的歌唱。
“坐有髯者清泪下,满月当筵霜气泻”描绘了一位长髯老者在满月之夜的感慨,其泪水似乎与周围的霜气相呼应,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色彩。
“霜华不上春鬟青,青鬟平对吴山横”通过对比,表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山峦的静谧,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和谐。
“吴山月沈客欲醉,当筵花舞歌转清”描绘了月落时分,山间花舞,歌声转清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即将结束的宴席氛围。
最后,“乌鸦唶唶飞满城,卷帘但有阑干星,湖气江气空冥冥”通过乌鸦的叫声和星空的景象,以及湖气江气的空寂,结束了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霜气、音乐、自然景色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十五夜在青箬山楼聚会的独特魅力,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情感的深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二臧如静女,不受朱粉加。
尹姬望邢娥,宜著帝者家。
向来扬蛾眉,众喙怒以呀。
指玉谢坚洁,擘肌起疵瑕。
去汝忽若蜕,人与室俱遐。
玉台镜如月,满意事铅华。
九重访娟丽,万目看嫮姱。
当使听听者,昂首七香车。
画工神品今代无,祁岳一脉传醉胡。
几年傲睨不落笔,乘兴扫出赤县图。
今君所宝亦第一,我疑神遇非有笔。
青林红叶晚未暝,遥山远水秋一色。
五猿踞石相因依,两猿挂树松枝低。
仰睇侧顾麞善疑,其二行齧如不知。
昔人画马师厩马,画山直付居山者。
野猿不驯麞易惊,邈影渠能写閒暇。
草露空荒远刀几,即今放麑谁氏子。
山蜂负毒不足怜,盍贷蠨蛸留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