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年嗟晚,知非骨已惊。
世纷誇要路,天意罪浮名。
汶上朱轓宠,淮南白发生。
惟馀方寸地,留贮岁寒情。
学道年嗟晚,知非骨已惊。
世纷誇要路,天意罪浮名。
汶上朱轓宠,淮南白发生。
惟馀方寸地,留贮岁寒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李端明献臣的深厚情谊和对其高洁品格的赞赏。开篇“学道年嗟晚,知非骨已惊”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修道年华已逾晚年的感慨,以及对于世间不公和错误观念的震惊。接着,“世纷誇要路,天意罪浮名”抒发了对当世混乱、人们追求虚名而失去真理的哀叹。
“汶上朱轓宠,淮南白发生”则是借用地理名称来形容李端明献臣的地位和他的纯洁品质。"惟馀方寸地,留贮岁寒情"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狭小之地,但心中仍旧保留着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这份情感如同岁月的寒冷,历久弥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代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高洁品格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于世间不公的无奈和个人情感的保留。这是一首融合了哲理思考与深沉情感的佳作。
移舟泊江干,晚烟春树团。
同行懒归去,秉烛发高言。
沽酒招舟子,聊慰江上寒。
蓬窗时眺望,波平静不澜。
妓船管弦息,沙岸鸥鹭閒。
此心有法慧,何必谢尘缘。
梦入华虚境,驰驱大道安。
潮声惊夜半,疑是出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