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不生人,所生尽奇畜。
野马与骆驼,騊駼及驼鹿。
羱羊千万头,人立相抵触。
上天仁众兽,与以膏粱腹。
变化成猛虎,食尽中土肉。
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觳觫。
广南人最甘,肥者如黄犊。
猛虎纵横行,餍饫亦逐逐。
朝饮惟贪泉,暮依惟恶木。
人皮作秽裘,入骨为箭镞。
人血充乳茶,脂膏杂红曲。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
恶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
在天为贪狼,在地为荤粥。
人类日已尽,野无寡妇哭。
隆冬不患饥,髑髅亦旨蓄。
多谢上帝仁,猛虎享天禄。
为兽莫为人,牛哀得所欲。
边地不生人,所生尽奇畜。
野马与骆驼,騊駼及驼鹿。
羱羊千万头,人立相抵触。
上天仁众兽,与以膏粱腹。
变化成猛虎,食尽中土肉。
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觳觫。
广南人最甘,肥者如黄犊。
猛虎纵横行,餍饫亦逐逐。
朝饮惟贪泉,暮依惟恶木。
人皮作秽裘,入骨为箭镞。
人血充乳茶,脂膏杂红曲。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
恶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
在天为贪狼,在地为荤粥。
人类日已尽,野无寡妇哭。
隆冬不患饥,髑髅亦旨蓄。
多谢上帝仁,猛虎享天禄。
为兽莫为人,牛哀得所欲。
这首《猛虎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边地奇异的畜生世界,尤其是对猛虎的生存状态和习性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首句“边地不生人,所生尽奇畜”,开篇即点出边地环境的特殊性,这里的生物种类不同于其他地方,充满了奇特与神秘。接下来,“野马与骆驼,騊駼及驼鹿”描绘了广阔的草原上,各种珍稀动物自由奔跑的景象。接着,“羱羊千万头,人立相抵触”则通过羱羊的群居行为,展现了它们的智慧与力量。
“上天仁众兽,与以膏粱腹”一句,诗人借自然界的恩赐,表达了对所有生灵的关怀与尊重。然而,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却并非总是公平的,“变化成猛虎,食尽中土肉”描述了猛虎从幼小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以及其强大的捕猎能力。猛虎的威严与恐怖,让“士女皆觳觫”,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与恐惧。
“广南人最甘,肥者如黄犊”描绘了猛虎的食物来源,从广南地区的人类到肥美的黄犊,都成为了它们的食物。猛虎的生存状态,既有食物的充足,也有贪婪与残忍的一面。“朝饮惟贪泉,暮依惟恶木”进一步描绘了猛虎的生活习性,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它们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
“人皮作秽裘,入骨为箭镞。人血充乳茶,脂膏杂红曲”这一段,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揭示了人类对猛虎的利用与伤害,从皮毛到血液,再到食物的加工,无一不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贪婪与破坏。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恶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描述了猛虎后代的成长过程,以及它们继承了父母的凶猛本性。而“在天为贪狼,在地为荤粥”则将这种凶猛与贪婪的形象进一步深化,比喻为天上与地下的祸害。
最后,“人类日已尽,野无寡妇哭。隆冬不患饥,髑髅亦旨蓄”表达了对人类过度开发与破坏自然环境的担忧,预示着未来可能面临的后果。而“多谢上帝仁,猛虎享天禄。为兽莫为人,牛哀得所欲”则是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感慨,以及对动物世界的向往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猛虎及其生存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共生理想的追求。
白发倦场屋,一官初自娱。
幡然挂章绂,遽作卧江湖。
耆旧添佳传,都门续故国。
会当垂不朽,名与惠山俱。
至公无辙迹,万变归诸正。
谁云学则然,要在成以性。
我公锺间气,异禀刚且劲。
一毫不容私,心境自澄映。
超然是非表,烛物眼常净。
还将溟渤量,一了百川竞。
由来仁者寿,兹理天所命。
欲知椿龄永,视此宽平政。
桂华弄小春,晚香适再盛。
年年几望月,影泛杯中圣。
尚书心如水,远裔有余庆。
何以继清风,家声南北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