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题光相寺》
《留题光相寺》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

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

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

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guāngxiāng
sòng / wángzhīwàng

zhìrénbēiniànshèmíngwánshūjiànguāngmíngzhǐjiān

亿jiéwèicéngqīnjiànxiāojīnzànshān

cóngláizhàngchújiégōngmíngzhíděngxián

cánniánfèngxiānghuǒchénláoliànsōngguān

注释
至人:有道之人。
冥顽:愚昧无知。
倏见:忽然看到。
光明:佛教中的智慧或真理。
亿劫:极言时间之长。
佛:佛教中的最高智慧象征。
一宵:一夜之间。
栖山:在山中停留。
叶障:比喻心中的困扰或障碍。
须除:必须去除。
功名:世俗的名声和地位。
直等閒:完全不值一提。
残年:晚年。
香火:供奉佛像的香烛,象征信仰。
尘劳:世俗的劳苦和烦恼。
松关:松林中的关隘,象征隐居之地。
翻译
有道之人悲悯众生愚昧,忽然间见到光明就在眼前。
历经无数劫难从未亲眼见过佛陀,今夜得以暂时栖身山中。
长久以来,心中的纠结如同树叶遮蔽,现在看来都成了过眼云烟。
此行的目标只为供奉佛像,世俗的忧虑再也不能让我留恋山中的宁静。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尘世功名的超脱。开篇"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表达了诗人对于深邃难以理解之事的悲观态度,及突然之间领悟到某种真理或启示的感慨。

"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则表明尽管过去亿万年未曾亲眼所见佛,但今夜终于有机会在佛寺中短暂停留,显示出诗人对佛教的渴望和追求。

"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心灵障碍的清除和解脱之愿。

最后两句"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余生中致力于佛教修行,用香火来象征对佛法的供养和崇敬,同时也表明了对于尘世繁琐劳碌无从排解的无奈,以及对远离尘世、隐居山林之所的向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内省,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净化的主题。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寻春

寂历踏空林,兼之访樵牧。

相见指南山,山南草初绿。

(0)

和叶某留别原韵·其六

香园善水性天亲,蟾血鸾膏养大春。

时与白云归洞府,月随瀛海上屏茵。

乾坤有象泡中影,今古难醒醉里身。

悯世婆心知不倦,伫看龙杖葛陂驯。

(0)

题孙在原江行小照

五溪三峡出黔阳,贤宰朝京道路长。

蜃雨蛮烟收健笔,雕题卉服送行装。

孤帆身拔蛟龙窟,万里心依日月光。

履险如夷看道貌,乘风应不羡宗郎。

(0)

岁暮寄怀年家子毛秋岑

分携南浦泪盈裾,三载愁怀望雁鱼。

清夜云山魂几去,萧斋风雪岁将除。

君方松泖耽鲈鲙,谁解临邛问子虚。

寂寞空吟梁月句,不堪衰谢怅离居。

(0)

答明惺斋招隐沧洲原韵·其一

名场削籍滞长安,几载悲歌行路难。

海角一椽思野处,天边孤鹤任高盘。

为郎颜泗虚迁尉,多病文园欲挂冠。

潦倒风尘知己尽,桂丛深处拟追攀。

(0)

赠同年吴学使七云·其二

忆昔同攀月桂枝,金山玉海识丰仪。

大鹏奋翮淩霄劲,孤雀翔风接翅迟。

养志莫酬甘旨愿,怀亲空诵蓼莪诗。

青云已作帡幪覆,锡类应捐紫陌悲。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