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
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
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
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
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
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
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
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尘世功名的超脱。开篇"至人悲念摄冥顽,倏见光明指顾间"表达了诗人对于深邃难以理解之事的悲观态度,及突然之间领悟到某种真理或启示的感慨。
"亿劫未曾亲见佛,一宵今得暂栖山"则表明尽管过去亿万年未曾亲眼所见佛,但今夜终于有机会在佛寺中短暂停留,显示出诗人对佛教的渴望和追求。
"从来叶障须除结,此去功名直等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心灵障碍的清除和解脱之愿。
最后两句"欲以残年奉香火,尘劳无计恋松关"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余生中致力于佛教修行,用香火来象征对佛法的供养和崇敬,同时也表明了对于尘世繁琐劳碌无从排解的无奈,以及对远离尘世、隐居山林之所的向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内省,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净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