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提封汉旧疆,敷天赤子泣高光。
期声大义吞吴魏,敢据初心老邓襄。
北伐数罢龙虎阵,登闻终缀鼎彝香。
一身生死关宗社,遽死凭谁问彼苍。
四海提封汉旧疆,敷天赤子泣高光。
期声大义吞吴魏,敢据初心老邓襄。
北伐数罢龙虎阵,登闻终缀鼎彝香。
一身生死关宗社,遽死凭谁问彼苍。
这首明代张吉的诗《和沈宪长谒武侯庙二首(其一)》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汉室疆土的感慨以及对诸葛亮忠诚与英勇的敬仰。首句“四海提封汉旧疆”描绘了汉朝时期的广阔版图,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向往。次句“敷天赤子泣高光”则通过“赤子”和“泣高光”,形象地刻画出人民对明君的期待和对诸葛亮高尚品德的哀悼。
“期声大义吞吴魏”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他以大义为旗帜,试图吞并吴魏,实现国家统一。接下来,“敢据初心老邓襄”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坚守初衷,效仿邓禹(东汉名将)的决心。然而,“北伐数罢龙虎阵”暗指诸葛亮多次北伐的艰辛与挑战,而“登闻终缀鼎彝香”则寓言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最后两句“一身生死关宗社,遽死凭谁问彼苍”直抒胸臆,感叹诸葛亮以身许国,他的牺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他的突然离世让诗人不禁质问苍天,为何如此英杰竟会早逝。整首诗情感深沉,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惋惜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
渭北一相逢,停鞭驻玉骢。
问君家何处,云在洛城东。
离家今几载,岁月如转蓬。
话旧各倾倒,相看如梦中。
解貂秦楼里,尽醉酬知己。
秦女扬清歌,霏霏启玉齿。
两脸桃花红,翠袖舞东风。
斜晖转杨柳,新月上梧桐。
此会良可乐,倾壶思再酌。
昨日见花开,今晨惜花落。
流景不再来,别离恨难裁。
人生会面少,且覆手中杯。
明朝又分首,上马东西去。
遥望秦关云,高连渭城树。
经始岩栖日,中郎接俊贤。
英姿家玉比,文藻国华先。
朗思俱名理,清言各妙铨。
意同开水镜,情契写山弦。
抒轴推芳品,津梁拟上骞。
人将明月觏,诗以穆风传。
霞彩参谈席,春容入款筵。
使轺回鲁岱,仙鹢驻吴天。
雁远离琴外,川长别酒前。
旗亭杨柳色,早已挂征烟。
爱尔金门彦,为家倚玉峰。
旷区真特涌,百里此维宗。
在昔传名岫,于今擅美封。
气灵园羽异,山秀苑华秾。
作沼通崖液,开堂写嶂容。
旭春卿霭积,霞晚紫辉重。
梵塔标池影,仙楼表宅踪。
台疑登凤鸟,城似入芙蓉。
卧榻成游具,閒居足眺供。
平生泉石兴,于以策云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