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雠固当复,臣道不可无。
处宫复鞭墓,千载议子胥。
夷考楚弃疾,弑兄夺其居。
新台丑莫掩,杀贤信谄谀。
天伦既澌减,日君实愧诸。
衡以顺逆义,孝子刃独夫。
间关出虎口,愤激生穷途。
所惜属镂死,前智何后愚。
胡不早引退,伏剑明区区。
我来胥歌村,荒烟吊平芜。
漂女今安在,芦中人亦殊。
但听社公鼓,幸未讹髭须。
父雠固当复,臣道不可无。
处宫复鞭墓,千载议子胥。
夷考楚弃疾,弑兄夺其居。
新台丑莫掩,杀贤信谄谀。
天伦既澌减,日君实愧诸。
衡以顺逆义,孝子刃独夫。
间关出虎口,愤激生穷途。
所惜属镂死,前智何后愚。
胡不早引退,伏剑明区区。
我来胥歌村,荒烟吊平芜。
漂女今安在,芦中人亦殊。
但听社公鼓,幸未讹髭须。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缪徵甲创作的《暨阳怀古二十三首》中的第三首,主题为“胥歌村”,通过历史人物伍子胥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复仇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
首句“父雠固当复,臣道不可无”直接点明了伍子胥为父报仇的决心和作为臣子的职责。接着“处宫复鞭墓”描绘了伍子胥在宫中惩治凶手的情景,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随后,“千载议子胥”一句表明了伍子胥事迹被后世广泛讨论和传颂。
接下来的几句“夷考楚弃疾,弑兄夺其居。新台丑莫掩,杀贤信谄谀”详细描述了楚国太子弃疾的恶行,包括谋害兄长、修建丑陋的新台以及杀害贤良,以此衬托伍子胥的正义之举。而“天伦既澌减,日君实愧诸”则表达了对楚国王室道德沦丧的批判,以及对伍子胥忠心耿耿的敬佩。
“衡以顺逆义,孝子刃独夫”强调了伍子胥在顺逆之间坚守正义,最终选择刺杀篡位者的行为。接下来的“间关出虎口,愤激生穷途”描绘了伍子胥逃亡的艰难历程,以及他在困境中愤激的情感。
“所惜属镂死,前智何后愚”表达了对伍子胥最终未能避免悲剧命运的惋惜,同时也反思了先见之明为何在行动时变得不明智。最后,“胡不早引退,伏剑明区区”提出疑问,如果伍子胥能早些抽身,是否能避免悲剧,体现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我来胥歌村,荒烟吊平芜”则是诗人亲自来到伍子胥故事发生地的感受,通过“漂女今安在,芦中人亦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影响的感慨。最后“但听社公鼓,幸未讹髭须”则以社公鼓声结束,寓意着伍子胥的故事虽已过去,但其精神仍在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故事的回顾,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深入探讨了忠诚、复仇、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