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
为问新愁愁底许。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
为问新愁愁底许。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开篇“十年三过苏台路”,表达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而苏台路成为了记忆中重复出现的地方。这不仅是空间上的反复经过,更是时间上的深刻烙印。
“还又是、匆匆去”则强调了时光易逝,人生如过客,无法挽留。接下来的“迅景流光容易度”,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景物的更迭,这种流动不息形成了诗人的情感背景。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中的鹭洲、苇汀等自然景观,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之所。这些地方不仅美丽,更能引起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情感的共鸣。
“苍烟欲合斜阳暮”则描绘了一天结束时分界线模糊,光影交错的景象,这种氛围加深了诗人的愁绪。紧接着“付与愁人砌愁句”,诗人将自己的忧愁化作文字,与有同感之人共鸣。
最后“为问新愁愁底许”表达了对未来新的担忧,似乎在询问这种情绪何时能得到释放。接下来的“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则是诗人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的愁绪,但最终连醉酒带来的梦境也被打破,只留下了对远方山中雨声的记忆。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怀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