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深期日共忘,年来移植近中堂。
清霜入佩幽怀远,落日援琴古意长。
剩有高风存九畹,更无馀物示诸郎。
太平时节人文好,非是閒居览众芳。
林下深期日共忘,年来移植近中堂。
清霜入佩幽怀远,落日援琴古意长。
剩有高风存九畹,更无馀物示诸郎。
太平时节人文好,非是閒居览众芳。
这首诗描绘了在林下的深邃之处,与友人相约共度时光,忘却尘世的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植物被移植至靠近主人居所的地方,增添了几分雅致。清霜的侵袭并未减损其幽静的气质,反而让其情怀更为深远;夕阳的余晖下,抚琴而坐,古朴的韵味悠长不绝。
诗中提到的“九畹”,可能是指种植兰花的广阔区域,象征着高洁的风范和深厚的学问。而“诸郎”则可能指的是来访的宾客或家族子弟,暗示主人通过这样的环境,希望传递和展示自己的人文修养与高尚情操。在太平盛世,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有精神层面的提升与文化的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植兰堂的场景,展现了主人对于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后辈的教诲与期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和道德追求。
漆器侈初俗,长袖喧都城。
如何古邃殿,天开垂日星。
奇奇与怪怪,惝恍不识名。
我尝阅此画,肇自齐永明。
人间务备物,未易穷丹青。
忆昨因郊丘,盛礼严天庭。
器服各异数,如此系大成。
仰瞻万乘圣,远想三代英。
虮虱容著足,鸳鹭参结綪。
西归访江梅,钧天梦初醒。
心焉感此画,眼角泫欲零。
所见恐未夥,蜀都问君平。
方舟不似逆风船,船上烧香稳坐禅。
五鼓紞如随鸟动,一春老矣学蚕眠。
黄梅半熟雨不止,白发也应天见怜。
赖有比邻贾诗老,醉中相对耸诗肩。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
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
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
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
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
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欢。
鸿雁识先后,鹡鸰知急难。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宽。
埙篪翕和乐,学海窥波澜。
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
他年表门闾,紫荆出檐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