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半衔江上峰,峰峰矗若青芙蓉。
香炉五老在咫尺,令人一见开心胸。
昔贤馀韵满中谷,社里莲花洞门鹿。
耳根万马呼天风,无乃悬岩泻秋瀑。
冥探未暇客愁生,徙倚篷窗空复情。
不如觅枕且高卧,呼儿为诵琵琶行。
落日半衔江上峰,峰峰矗若青芙蓉。
香炉五老在咫尺,令人一见开心胸。
昔贤馀韵满中谷,社里莲花洞门鹿。
耳根万马呼天风,无乃悬岩泻秋瀑。
冥探未暇客愁生,徙倚篷窗空复情。
不如觅枕且高卧,呼儿为诵琵琶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浔阳江边,远眺匡庐山的情景。首句“落日半衔江上峰”,以夕阳半隐于山峰之上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氛围。接着,“峰峰矗若青芙蓉”一句,将山峰比作青色的芙蓉,形象地展现了山的挺拔与美丽。
“香炉五老在咫尺,令人一见开心胸”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心胸为之开阔。接下来,“昔贤馀韵满中谷,社里莲花洞门鹿”两句,通过想象古代贤者的余音回荡在山谷间,以及鹿在莲花洞门前漫步的情景,增添了诗作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耳根万马呼天风,无乃悬岩泻秋瀑”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风吹过耳畔时仿佛万马奔腾的声音,以及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秋瀑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最后,“冥探未暇客愁生,徙倚篷窗空复情”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对美景充满感慨,但并未因此产生客居他乡的愁绪,而是静静地倚靠在船窗旁,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不如觅枕且高卧,呼儿为诵琵琶行”则是诗人的一种超脱与洒脱,希望找一个舒适的枕头,高枕无忧,让儿子为他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乐与诗歌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