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应缘不错》
《应缘不错》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法法无差是正修,见闻从此绝漂流。

穷心未到忘心处,一聚根尘安得休。

(0)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清远之手,名为《应缘不错》。诗中探讨了佛法修行的真谛,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法法无差是正修”,开篇即点明佛法修行并无差别,关键在于正确的方法与实践。这里的“法法”指的是佛教中的各种教义和修行方法,强调了在佛法的实践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核心在于“正修”,即遵循正确的道路和原则。

“见闻从此绝漂流”,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正修,修行者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和内心的波动,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定。这里的“见闻”指的是一切外在的感知与认知,而“绝漂流”则意味着通过修行,这些外在的干扰和内心的波动得以平息,修行者的心灵得以回归本真,不再随波逐流。

“穷心未到忘心处”,这一句表达了修行过程中的深入探索。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行者需要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体验和领悟佛法的真谛。然而,“穷心”并非最终目标,而是指在探索过程中,修行者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解脱并不在于彻底忘记自我,而是在于超越自我,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觉悟状态。

“一聚根尘安得休”,最后,诗人以“一聚根尘”比喻修行者所面对的种种烦恼和障碍,强调了在修行的道路上,这些障碍并非无法克服。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修行方法,修行者能够逐步清除内心的杂念和障碍,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法修行的本质和过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雨中梨花·其二

番风十七到梨花,无那游蜂日报衙。

列缺女夷俱爱洁,倾来珠露浴丹砂。

(0)

桃·其二

和娇几树弄春融,撩眼诗题曲槛东。

最爱柳枝低拂处,绿云欲变晓霞红。

(0)

春日御园閒咏·其二

琼华楼畔柳,窣地是黄金。

日煖花蒸雾,春深鸟弄音。

湖山多静气,松鹤空尘心。

一卷南华趣,忘言独与寻。

(0)

望桃花寺

疏山通鸟道,间树出精蓝。

殿阁凝秋霭,川原静晓岚。

钟声天半叩,塔影镜中涵。

尚忆十年事,孤吟古柏南。

(0)

桂轮如水露如珠,景入秋晨别样殊。

紫气亘川驰野马,红云拥岛上金乌。

写空北雁眠初起,弄影东枝翠相扶。

最是伯驹工绘事,海天旭日早成图。

(0)

射猎南苑即事·其五

北红门里仲秋天,爽气游丝拂锦鞯。

行过雁桥人似画,踏来芳甸草如烟。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