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枝积翠铓钻镞,薰风一根万仓粟。
炎云蒸作丹砂红,黑瞳欲堕秋玲珑。
楚人论香不论味,风流仅足侪兰蕙。
长秋宫壁垩未墁,一粒蠙珠未为贵。
野人摘赠持满筐,吐霞喷雾回晶光。
我生食藉岂识此,藜羹糁苋填饥肠。
练囊离□撑欲破,益味养神公所课。
他年填用调羹手,请佐盐梅供五和。
交枝积翠铓钻镞,薰风一根万仓粟。
炎云蒸作丹砂红,黑瞳欲堕秋玲珑。
楚人论香不论味,风流仅足侪兰蕙。
长秋宫壁垩未墁,一粒蠙珠未为贵。
野人摘赠持满筐,吐霞喷雾回晶光。
我生食藉岂识此,藜羹糁苋填饥肠。
练囊离□撑欲破,益味养神公所课。
他年填用调羹手,请佐盐梅供五和。
这首诗描绘了红椒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以及诗人对红椒的珍视之情。诗中以“交枝积翠铓钻镞”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红椒枝叶繁茂、翠绿欲滴的景象,如同锋利的箭簇一般。接着,“薰风一根万仓粟”一句,借风力将红椒的香气扩散,仿佛每一根红椒都能结出万仓的粟米,强调其丰富的产量和价值。
“炎云蒸作丹砂红,黑瞳欲堕秋玲珑”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动态描绘,展现了红椒在阳光下鲜艳夺目的红色,以及其内部结构的精细与玲珑剔透。诗人进一步将红椒与楚地的香草相提并论,赞美其独特的香气,不仅可媲美兰花与蕙草,更体现了红椒在香料中的独特地位。
“长秋宫壁垩未墁,一粒蠙珠未为贵”两句,以长秋宫的墙壁未涂白垩、珍珠尚未被珍视来比喻红椒虽珍贵却未被广泛认知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红椒价值的深刻洞察与期待。
“野人摘赠持满筐,吐霞喷雾回晶光”描绘了红椒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美丽与生机,仿佛是霞光与雾气交织而成的晶莹光芒,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最后,“我生食藉岂识此,藜羹糁苋填饥肠”两句,诗人自谦自己生平未曾品尝过如此珍贵的红椒,只能以粗茶淡饭充饥,表达了对红椒的渴望与向往。
“练囊离□撑欲破,益味养神公所课”则描述了红椒在烹饪中的作用,能增添食物的味道,滋养身心,是烹饪不可或缺的佳品。
“他年填用调羹手,请佐盐梅供五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能够亲自使用红椒调味的美好愿景,希望它能成为调和五味的重要食材,为人们带来美味与健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红椒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美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品质的向往。
天台之山天尺咫,叶侯家住天台里。
侯家兄弟联班行,总以才名佐天子。
大侯作县多政声,小侯差小亦作丞。
乡人聚首作密语,阿堵名门生宁馨。
名门宁馨相济楚,大侯好文兼好武。
小侯词赋亦惊人,五言七言追乐府。
天台本与仙家邻,二侯亦是仙中人。
芝兰玉树晓辉映,桃花流水春氤氲。
十年分散游梁楚,匆匆高堂日将暮。
大侯去家已可怜,小侯在官心更苦。
日想严亲鬓已霜,二儿有泪如迸浆。
凌风欲借双黄鹄,千里送儿还故乡。
乡中何物令侬羡,云去云来千万片。
云来桑梓杳莫分,云去乡关隐还见。
岂无杨子屋三椽,亦有苏秦二顷田。
同居贫贱心亦乐,富贵远别徒悁悁。
三椽足以庇风雨,二顷宁当代禾黍。
宦游经岁复经年,胡不遄归奈何许。
丹阳水通东浙河,侬今欲度水无波。
石头艇子无钱买,云去云来奈尔何。
《题叶夷仲瞻云轩》【明·孙蕡】天台之山天尺咫,叶侯家住天台里。侯家兄弟联班行,总以才名佐天子。大侯作县多政声,小侯差小亦作丞。乡人聚首作密语,阿堵名门生宁馨。名门宁馨相济楚,大侯好文兼好武。小侯词赋亦惊人,五言七言追乐府。天台本与仙家邻,二侯亦是仙中人。芝兰玉树晓辉映,桃花流水春氤氲。十年分散游梁楚,匆匆高堂日将暮。大侯去家已可怜,小侯在官心更苦。日想严亲鬓已霜,二儿有泪如迸浆。凌风欲借双黄鹄,千里送儿还故乡。乡中何物令侬羡,云去云来千万片。云来桑梓杳莫分,云去乡关隐还见。岂无杨子屋三椽,亦有苏秦二顷田。同居贫贱心亦乐,富贵远别徒悁悁。三椽足以庇风雨,二顷宁当代禾黍。宦游经岁复经年,胡不遄归奈何许。丹阳水通东浙河,侬今欲度水无波。石头艇子无钱买,云去云来奈尔何。
https://shici.929r.com/shici/n8IYS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