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青山、阅人多少,千秋谁占诗屋。
凤凰台冷余荒草,只有骚坛高筑。山十幅。
看出岫云根,暝压帽檐绿。先生睡足。
又吟对黄花,閒搔白发,瓮酒正初熟。
珊洲上,许我题襟句续。叩门来认乔木。
终南捷径徒供笑,底似归来盘谷。青簇簇。
指一角罗浮,画入屏风曲。猿催鹤促。
约村补梅花,洞骑蝴蝶,相与策筇竹。
问青山、阅人多少,千秋谁占诗屋。
凤凰台冷余荒草,只有骚坛高筑。山十幅。
看出岫云根,暝压帽檐绿。先生睡足。
又吟对黄花,閒搔白发,瓮酒正初熟。
珊洲上,许我题襟句续。叩门来认乔木。
终南捷径徒供笑,底似归来盘谷。青簇簇。
指一角罗浮,画入屏风曲。猿催鹤促。
约村补梅花,洞骑蝴蝶,相与策筇竹。
此词《摸鱼儿》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题为“罗秋浦明经丈属题云根老屋图,时约游罗浮”。词中描绘了青山之下的老屋,以及屋主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词开篇即以问青山起笔,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问青山、阅人多少,千秋谁占诗屋。”青山见证了多少人事变迁,又有谁能在这间老屋里留下千古诗名?接着,词人通过“凤凰台冷余荒草,只有骚坛高筑”两句,将老屋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暗示其曾是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如今却荒草萋萋,唯有文人的精神高筑不倒。
“山十幅。看出岫云根,暝压帽檐绿。”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云雾缭绕的画面,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暮色笼罩着一切,绿意盎然,充满了静谧与深邃。接下来,“先生睡足。又吟对黄花,閒搔白发,瓮酒正初熟。”词人想象屋主在享受宁静生活的同时,也未忘诗酒相伴,黄花映衬着白发,一壶新酿的酒正待品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淡泊。
“珊洲上,许我题襟句续。叩门来认乔木。”词人表达了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与屋主共同续写诗篇的愿望。接着,“终南捷径徒供笑,底似归来盘谷。”以终南山的捷径为例,讽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途径,而真正的归隐之乐,如同陶渊明的盘谷一样,是无法用世俗的标准衡量的。
最后,“青簇簇。指一角罗浮,画入屏风曲。”词人以罗浮山作为结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将这份美好融入生活的愿望。“猿催鹤促。约村补梅花,洞骑蝴蝶,相与策筇竹。”则描绘了一幅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猿猴催促、仙鹤相伴,与村民一同补植梅花,骑着蝴蝶,手持竹杖,畅游于山水之间,充满了诗意与乐趣。
整首词通过对老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屋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词人对传统文人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