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纱.赠采文》
《浣溪纱.赠采文》全文
清 / 陈世祥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雏笋初齐万绿香。参红束素小儿郎。

生来宜近读书窗。

沉甲细添箫局火,岕尖鲜试越瓷汤。

学书教写十三行。

(0)
鉴赏

这首《浣溪纱·赠采文》由清代诗人陈世祥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对年轻学子的赞美与寄望。

“雏笋初齐万绿香”,开篇以“雏笋”比喻初生的学子,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万绿香”则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暗示着这些年轻学子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参红束素小儿郎”,进一步刻画了学子们的形象,他们如同穿着红白相间衣裳的小儿郎,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这里的“参红束素”不仅描绘了他们的服饰,也寓意着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不断汲取营养,逐渐成长为有学问的人。

“生来宜近读书窗”,表达了对学子们学习环境的赞赏,认为他们天生就适合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成长,暗示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沉甲细添箫局火,岕尖鲜试越瓷汤”,这两句描绘了学子们在学习之余,享受生活的情景。通过“沉甲细添箫局火”和“岕尖鲜试越瓷汤”这样的细节,展现了他们既注重学习,也不忘生活的品质追求,体现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学书教写十三行”,最后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书写技艺的培养,象征着学子们不仅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为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年轻学子成长环境、形象以及生活态度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美好祝愿与期待,同时也传递了教育与生活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作者介绍

陈世祥
朝代:清

明末清初江南通州人,字善百,号散木。明学祯举人。入清官知县。有《楚云章句》、《半豹吟》、《园集》、《含影词》、《种瑶草》等。
猜你喜欢

新正二首·其二

柯山老人尽日闲,暖依薪炭不出山。

阑风伏雨莫收拾,不念厚土何时乾。

(0)

感春三首·其一

东风吹桃李,花落已满地。

摇摇新柳枝,薄荫才可芘。

谁云同一时,荣谢两异意。

由来何足较,要之归一致。

(0)

离阳翟

驱车发颍川,回望失嵩少。

霜气塞层空,黯澹寒日晓。

原田际天平,百里见飞鸟。

累累道傍丘,石兽卧衰草。

不知谁氏碑,剥裂偶未倒。

支离见隶字,书带汉笔妙。

遗坟不可问,文彩竟何效。

永年恃金石,此计久可笑。

昔游已三岁,存殁伤怀抱。

饱谙人世忧,安得身不老。

(0)

效二谢体

弃斥非高隐,林居值晚秋。

风云日惨变,感彼岁月遒。

秀蔓依檐槁,陈叶当窗投。

晚花弄馀秀,畦菜枝新柔。

闲居妙观物,贫贱吾何忧。

寂念师竺瞿,齐物信蒙周。

(0)

春日杂诗六首·其二

东风入我园,落落如急霰。

感之复携酒,抚树为三叹。

离离墙间草,满地不可践。

阴阳本无情,荣谢欲谁怨。

(0)

春日杂诗六首·其五

三月行复至,青春坐侵寻。

飞花去寂寂,新叶来骎骎。

白日照芳草,荒园乱鸣禽。

朱颜任自老,安事累吾心。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