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这首诗《四哀诗·李钦叔》由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之情。诗中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也蕴含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首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描绘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比喻为赤色的大地陷入困境,金汤般的防御被外敌侵扰,而非粮食的匮乏导致的祸患。这里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危亡的感慨。
颔联“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应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的道德观。认为官员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即使面对死亡也应视若归宿,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颈联“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赞美了逝者李钦叔的才华和深厚的友情。通过“文采”二字,强调了其个人魅力和文学成就;“交朋无我与君深”则表明了诗人与逝者之间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失去挚友的痛楚。
尾联“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在失去好友后,无需等待哀乐之音,仅凭回忆便已泪流满面,形象地描绘了哀悼之情的强烈与真挚。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元好问作为一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和深情厚谊。
隋帝宫门,杨柳岸、春浓花涨。
曾密报、杜家书记,平安无恙。
相赏每多松石意,此情原在钱刀上。
记红桥、风月六年游,皆君饷。瓜果宴,离旌漾。
禅智寺,骊歌唱。任吴霜鬓里,渐为君酿。
漫说休文围带减,吾年四十还须杖。
夜阑时、梦汝帽檐斜,论诗状。
渠去日一帆春水。侬到日也一帆秋水。
怪道相逢,翻不是相期地。无一语,只当相逢未。
霜风紧,霜叶脆。上危梯,九日层楼倚。
楼头纵得潜携手,催去也,怨鹦鹉红嘴。
别时真惜,住也无计。
此恨绵绵,讵已每遇登高会,便洒登高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