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离离如火,成暖玉。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消受长忧无福。
入手离离如火,成暖玉。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消受长忧无福。
这首《荔枝香近》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以荔枝为题,描绘了荔枝的形态、色泽以及食用时的细腻感受,充满了对荔枝的赞美之情。
词的开篇“入手离离如火”,以“离离”形容荔枝的密集排列,如同火焰般热烈,形象地展现了荔枝的鲜艳与生机。接着,“成暖玉”一句,将荔枝比作温润的美玉,不仅突出了其色泽的温润,也暗示了其口感的细腻与甜美。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荔枝的繁多与成熟之美,仿佛千颗万颗的荔枝在空中燃烧,而它们的果肉如同熟透的芙蓉花,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这里通过想象将荔枝放入盛满冷水的盘中,仿佛是给它们洗了一次鲛绡浴,既表现了荔枝的清凉,也暗示了它们经过精心处理后的精致与珍贵。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这一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荔枝的滑腻口感,即使是最娇嫩的昭仪(古代宫中的女官)也无法轻易触及其果肉,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细腻与娇贵。
“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这里的“谁贵仲”可能是指荔枝的品质或地位,而“增城族”则是指荔枝的一种品种,通过比较,表达了对特定荔枝品种的赞誉。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这句描述了荔枝的外观特征,鲜红的果皮上点缀着一条条绿色的纹路,色彩对比鲜明,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这一句通过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剥开荔枝的过程,仿佛是解开华丽的罗裙,用纤细的手指轻轻触碰,生怕破坏了这份美好,体现了对荔枝的珍视与欣赏。
最后,“消受长忧无福。”这句话表达了对品尝荔枝的渴望与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遗憾,似乎在说,享受这样的美味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整体而言,《荔枝香近》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荔枝的形态、色泽、口感以及食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生动地展现出来,既是对荔枝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回味。
我无肤寸能,强颜榷茶课。
若是玉川子,见之生馋唾。
客来无可款,谈空面壁坐。
雷声绕枯肠,啜茶宁忍饿。
邻翁好奇甚,携酒为我过。
醉我我客共,随觉诗胆大。
云烟灿盈幅,意远不可和。
客去忘羁愁,寒灯照高卧。
日落乌雀下,笛声起谯楼。
舟泊倦攲枕,枕此秋江头。
寸心积万思,浪寄非久留。
斩新雉堞壮,环堑柳影稠。
城中酒旗飞,窈窕吴姬讴。
风传何凄然,抑扬邈难俦。
往时委黄茅,今此开青油。
香凝燕寝晓,喜见鸿集秋。
矶月照客衣,苦触听砧愁。
夜深不敢语,我吟月解不。
月落不旋踵,云过江声浮。
逗晓入城步,将诗扣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