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六十二首·其十》
《颂古六十二首·其十》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挂拂遭呵耳便聋,衲僧奚若验宗风。

金刚脑后抽生铁,华岳三峰倒卓空。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颂古六十二首》中的第十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首句“挂拂遭呵耳便聋”,以“挂拂”(悬挂的拂尘)遭遇呵斥时耳朵变得听不见,形象地表达了在外界压力或批评下,人们可能会选择忽视或拒绝接受事实的情况。这句诗暗示了在面对批评或挑战时,个体可能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方式,避免直接面对问题。

接下来的“衲僧奚若验宗风”,“衲僧”指的是和尚,“宗风”则指佛教的教义或传统。这句话意为和尚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验证和实践佛教的教义或传统。这里强调了个人行动与信仰实践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和证明自己的信仰。

“金刚脑后抽生铁”一句,使用了“金刚”这一佛教中象征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以及“生铁”这一坚硬的物质,进一步强化了“坚硬”、“不可动摇”的意象。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即使面对极端困难或挑战,也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不被外界因素动摇。

最后一句“华岳三峰倒卓空”,“华岳”指的是中国的五岳之一——华山,“三峰”则是华山的三大主峰。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华山三峰倒立于空中的奇异景象,既是一种夸张的描述,也隐含着一种超越常规、超脱世俗的意境。它可能寓意着在精神层面,面对任何困境或挑战,都能够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和勇气,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反应、个人信仰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在极端情境下展现的坚定意志和超越常规的精神状态。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汝南赵良弼顷以中丞出抚荆襄遂南至于衡岳望予于岭外因使使讯焉且示近作及先后见梦诸篇予乃掇其略和之凡得四首聊以寄怀云尔·其三

谚云发短心苦长,胡乃言与梦相将。

已将风物归吟草,敢冒时名入荐章。

弹冠贡子一何浅,著书嵇生殊未狂。

但使知稀便为贵,岂必丘壑非岩廊。

(0)

再用前韵和樊督学二首·其一

霜清梧叶晓峰秋,俄见风行海外州。

十载名高岛夷识,百年道在日星流。

山开紫翠云归寺,沙动微明月满舟。

尽道文翁能化蜀,全胜陆贾越南游。

(0)

徐州别姚大参之陕右予如江黄

昔予西使君出关,君入闽时予归山。

相望若为河海隔,相逢却在风尘间。

燕京同日辞朝出,阙里新秋谒圣还。

忽向彭城怅歧路,秦山楚水照离颜。

(0)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其十

瑶琴不复理,空馀山水情。

弃置石床上,风来时一鸣。

(0)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其九

风枝翻夜鹊,露井响秋虫。

安知灌园者,不与汉阴同。

(0)

送王中丞出镇山东

忆昔乘骢出汉畿,急难才籍九重知。

胡来节领襟喉地,塞上功高保障时。

诏下云霄移斧钺,霜飞海岱伫旌旗。

自怜筹国身非远,人羡忧时鬓未衰。

日落北庭仍战戟,烽传东郡更疮痍。

辕门月下军书动,宪府秋深戍角悲。

独倚青萍堪涕泪,坐挥白羽繫安危。

悬知长啸烟尘静,公望于今合鼎彝。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