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华六辔去雍容,花放梅关正暮冬。
暂到天南罗凤鸟,却归朝右补山龙。
名书于古无多让,谏草从今又几封。
海表疮痍殊未起,好披民隐慰三农。
皇华六辔去雍容,花放梅关正暮冬。
暂到天南罗凤鸟,却归朝右补山龙。
名书于古无多让,谏草从今又几封。
海表疮痍殊未起,好披民隐慰三农。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送王都谏青岩还都》。诗中描绘了友人王都谏即将离开南方,返回京城的情景。诗人在赞颂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与期待。
首句“皇华六辔去雍容”,以“皇华”代指友人王都谏,用“六辔”形容其出行的庄重与从容,展现出友人离别时的风度与气派。接着,“花放梅关正暮冬”一句,通过“花放”与“梅关”的景象,巧妙地将友人的离别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暂到天南罗凤鸟,却归朝右补山龙”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友人比作“罗凤鸟”和“山龙”,形象地表达了友人短暂的南方之行以及最终回归朝廷的使命。这里不仅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贡献,也暗示了友人肩负的重要责任。
“名书于古无多让,谏草从今又几封”两句,进一步赞扬了友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与贡献,以及他作为谏官所承担的责任。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工作的期待。
最后,“海表疮痍殊未起,好披民隐慰三农”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友人即将归来之际,诗人希望友人能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发声,解决社会问题,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期望与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与归来的描绘,以及对友人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万家香霭腾金阙,余寒酿成春意。
爆竹催年,铭椒献岁,又是阳和将至。
流光逝水,怅催老英雄,者般容易。
后饮屠苏,有人犹抱少年志。
平生豪气未减,记萧斋读月,长剑孤倚。
碧海屠鲸,青天饲鹤,少日心情空记,新来更喜。
幸留得儿时,夜灯书味。为问梅华,可容同调比。
最消魂、绮丛兰芷,东风都化红豆。
暮江萧瑟弹来惯,终古楚天长瘦。
三峡口,更禁得、深篁正日啼猿狖。清吟曼奏。
拟唤起湘灵,大招骚屈,同听玉龙吼。
长安邸,汗漫相逢杯酒。泪痕仍满衫袖。
蘋花老尽春波绿,荡得远峰眉皱。君怨否。
君不见、天涯芳草今依旧。玉骢去又。
休更谱商音,吹成恨雨,湿遍蓟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