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约登高扫石苔,片帆海上破烟来。
一江风雨潮应满,九日萧条菊未开。
白昼紫微移晦冥,苍龙赤岸走云雷。
山人不着参军帽,蓬鬓狂呼对举杯。
拟约登高扫石苔,片帆海上破烟来。
一江风雨潮应满,九日萧条菊未开。
白昼紫微移晦冥,苍龙赤岸走云雷。
山人不着参军帽,蓬鬓狂呼对举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紫微山时,遭遇雷雨天气的情景,以及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之际,与友人在船上饮酒赏景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化的豁达心境。
首联“拟约登高扫石苔,片帆海上破烟来”,描绘了诗人原本计划登高远眺,却意外地在海上遇到了破雾而来的船只,预示着即将展开一场不同寻常的旅程。颔联“一江风雨潮应满,九日萧条菊未开”则通过江面的风雨潮水和重阳节菊花未开的景象,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了旅程中的不平凡经历。
颈联“白昼紫微移晦冥,苍龙赤岸走云雷”进一步描绘了雷雨交加的壮丽景象,紫微星似乎在白天也变得晦暗不明,苍龙般的云雷在赤色的河岸上奔腾,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尾联“山人不着参军帽,蓬鬓狂呼对举杯”则是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不拘小节,与友人豪饮畅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还体现了其超然物外、乐观洒脱的人生态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