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大野兼天远,浑浑长河与海通。
云暗春城榆荚雨,浪翻沙岸鲤鱼风。
简书上计千艘集,玉帛来朝九域同。
献纳愿陪青琐议,衰迟已是白头翁。
荒荒大野兼天远,浑浑长河与海通。
云暗春城榆荚雨,浪翻沙岸鲤鱼风。
简书上计千艘集,玉帛来朝九域同。
献纳愿陪青琐议,衰迟已是白头翁。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沿岸壮阔的自然景观和繁荣的政治气象。首联“荒荒大野兼天远,浑浑长河与海通”以辽阔的视野开篇,将读者带入广袤无垠的自然之中,黄河与大海相连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也寓意着文化的深远传播。
颔联“云暗春城榆荚雨,浪翻沙岸鲤鱼风”则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榆荚雨和鲤鱼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自然现象仿佛有了生命,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颈联“简书上计千艘集,玉帛来朝九域同”转而描述了政治层面的盛况。千艘集航,象征着各地官员汇聚一堂,共同商议国家大事;玉帛来朝,则展示了四方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忠诚与敬仰,体现了元朝时期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和政治稳定。
尾联“献纳愿陪青琐议,衰迟已是白头翁”表达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心系国家,渴望参与决策的心愿。这里的“青琐”借指朝廷,诗人自谦为“白头翁”,既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也流露出岁月不居、人生易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政治气象的交织,展现了元朝时期的广阔视野与繁荣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赤日行天中,歘若飞火轮。
炎光一回薄,勃勃来蒸人。
山云惨不兴,池水枯无津。
花枝半怃悴,物色多酸辛。
羁怀苦不释,奈此朱明辰。
虚堂敞前楹,夐寂无四邻。
古槐荫庭除,扫地铺藤茵。
冷然生细爽,拂拂清我神。
丝桐一挥手,岸此华阳巾。
玄蝉起长号,微风动青蘋。
世鞅少息肩,忽忆江之滨。
园池既潇洒,竹树清无尘。
念我群从友,欣然奉双亲。
整冠自叹息,悲哉游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