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声断桃花飞,一雨三日溪水肥。
龙孙破地蝴蝶懒,梅子如豆糁青枝。
东风吹转杨柳腰,村南村北杜鹃啼。
稻针刺水鸥抱卵,双燕商量春欲归。
蟾溪主人拆社瓮,百杯醉我烂如泥。
翠麓轩壁凝古墨,一阕松窗伤春词。
夜来饮到姮娥去,笙鹤响空人不知。
露华烟华湿苍藓,朦胧沆瀣沾我衣,瀑布悬珠溅紫芝。
山猿恐我呼杖屦,啼到日高丈二时。
庐山山下一回首,只是此生长别离。
黄鹂声断桃花飞,一雨三日溪水肥。
龙孙破地蝴蝶懒,梅子如豆糁青枝。
东风吹转杨柳腰,村南村北杜鹃啼。
稻针刺水鸥抱卵,双燕商量春欲归。
蟾溪主人拆社瓮,百杯醉我烂如泥。
翠麓轩壁凝古墨,一阕松窗伤春词。
夜来饮到姮娥去,笙鹤响空人不知。
露华烟华湿苍藓,朦胧沆瀣沾我衣,瀑布悬珠溅紫芝。
山猿恐我呼杖屦,啼到日高丈二时。
庐山山下一回首,只是此生长别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自己归隐生活的向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世俗纷争的淡然。
"黄鹂声断桃花飞,一雨三日溪水肥"开篇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黄鹂鸟鸣叫声中断,桃花随风舞落,连续几日的细雨使得溪水变得丰沛起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悦。
"龙孙破地蝴蝶懒,梅子如豆糁青枝"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春日里的生灵活力。龙孙(即蜻蜓)在地面上自由穿行,蝴蝶在花间飞舞而显得有些懒散;梅子像豆粒一样挂满了枝头,为诗中增添了一抹清新之色。
"东风吹转杨柳腰,村南村北杜鹃啼"中的东风轻拂,使得杨柳枝条摇曳生姿,而杜鹃的鸣叫声则穿梭在村落之间,为诗境增添了一份和谐与生动。
"稻针刺水鸥抱卵,双燕商量春欲归"这两句写出了鸟儿对春天的依恋。稻子成熟时节的尖锐如同针一样,水边的鸥鸟紧抱着卵,而双燕则在空中盘旋,仿佛在讨论是否该返回它们的巢穴。
"蟾溪主人拆社瓮,百杯醉我烂如泥"则转换了场景,诗人在友人(蟾溪主人)的陪伴下,一起举杯畅饮,直至酩酊大醉,仿佛化作泥土,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两句“翠麓轩壁凝古墨,一阕松窗伤春词”则是对诗人书斋生活的写照。翠绿的山峦和坚固的屋脊都似乎凝固了古代文人的笔墨,而在松窗之下,诗人又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凄凉。
"夜来饮到姮娥去,笙鹤响空人不知"中,诗人饮酒至深夜,与月亮中的仙女(姮娥)为伴,而那远处传来的笙声和鹤鸣,却是那么的寂寞无闻。
最后两句“露华烟华湿苍藓,朦胧沆瀣沾我衣,瀑布悬珠溅紫芝。山猿恐我呼杖屦,啼到日高丈二时”则是对夜色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露水、烟雾湿润了苍藓,一切都显得朦胧而神秘;瀑布如珠帘般悬挂,溅湿了紫芝。而山猿(即猕猴)的叫声似乎是对诗人呼唤的回应,直至太阳升高到丈二之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生活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一去濠水阳,连翩远为客。
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
三径日荒疏,徭人心不怿。
四豪不降意,何事黄金百。
五日来归者,朱轮竟长陌。
六郡轻薄儿,追随穷日夕。
七发动音容,宾从纷奕奕。
八表服英严,光光满坟藉。
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
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