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郁郁下临川。
草生福地皆为药,人在名山总是仙。
待客远寻岩下蕨,烹茶满酌洞中泉。
前生恐是白云子,今世还来卧翠颠。
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郁郁下临川。
草生福地皆为药,人在名山总是仙。
待客远寻岩下蕨,烹茶满酌洞中泉。
前生恐是白云子,今世还来卧翠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妙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首句“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郁郁下临川”以“白石”和“青松”作为主要意象,通过“上接天”和“下临川”的空间对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诗人正置身于天地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着,“草生福地皆为药,人在名山总是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这里将“福地”与“名山”视为理想的栖息之地,暗示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无论是草木还是人类,都仿佛沾染了仙气,拥有着某种超凡的能力或品质。这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纯净的追求。
“待客远寻岩下蕨,烹茶满酌洞中泉”则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通过“寻蕨”和“酌泉”的细节,不仅表现了对食材的精心挑选,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这样的场景,既是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处理,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最后,“前生恐是白云子,今世还来卧翠颠”以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前世今生的思考。这里将自己比作“白云子”,即云中的隐士,暗示着诗人可能有着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前世因缘。同时,“今世还来卧翠颠”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享受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决心。整首诗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余,也流露出对内心世界深处那份宁静与自由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立马江头一黯销,晓光浮动十分潮。
西陵送目仙舟去,铙鼓旌麾迤逦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