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穷春望,韶华俯槛前。
草香蚕月雨,风软杏花天。
野色围村坞,流光媚禁烟。
绿杨疏树下,何处出鞦韆。
高阁穷春望,韶华俯槛前。
草香蚕月雨,风软杏花天。
野色围村坞,流光媚禁烟。
绿杨疏树下,何处出鞦韆。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高阁远眺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首句“高阁穷春望”,点明了地点和时节,暗示了诗人站在高处,饱览春日美景的情境。接着,“韶华俯槛前”一句,以“韶华”比喻美好的时光,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深深喜爱。
“草香蚕月雨,风软杏花天”两句,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和氛围。草地上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仿佛是春雨滋润后新生的生命气息;而微风轻拂,杏花飘落如雨,营造了一种温柔而浪漫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和嗅觉上的感受,也通过“蚕月雨”和“杏花天”的意象,巧妙地融入了季节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
“野色围村坞,流光媚禁烟”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高阁延伸至广阔的田野和村落,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的美丽画卷。田野间,绿色覆盖,环绕着村庄,一片生机勃勃;而“流光媚禁烟”中的“禁烟”可能是指春日里烟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媚”字,赋予了这种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表现了春日的柔和与美丽。
最后,“绿杨疏树下,何处出鞦韆”以绿杨树下的场景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高阁”,又以“鞦韆”这一儿童游戏的元素,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故城叠巘临高台,古木到天猿鸟哀。
桐乡官寺山水里,泉声常疑骤雨来。
吾祖政成朱邑后,文采风流今未朽。
王郎游刃无全牛,籍甚能名传众口。
弦歌之声得故人,车殆马烦开芳樽。
明朝更指南斗去,相思目断江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