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远泛秋山色,越峤连云耸深碧。
廓然千里会一堂,势压全吴迥无敌。
古今贵耳不贵目,方丈蓬莱徒记籍。
安知严丽非壶中,登览浑疑脱尘迹。
芙蓉耐霜红两行,杉桧凌空翠千尺。
捲帘樽俎当清风,大白一飞群虑释。
烨烨辉光生旧榜,公以中和乐邦职。
又钦德操必有邻,朝夕堂阴看七石。
秋阳远泛秋山色,越峤连云耸深碧。
廓然千里会一堂,势压全吴迥无敌。
古今贵耳不贵目,方丈蓬莱徒记籍。
安知严丽非壶中,登览浑疑脱尘迹。
芙蓉耐霜红两行,杉桧凌空翠千尺。
捲帘樽俎当清风,大白一飞群虑释。
烨烨辉光生旧榜,公以中和乐邦职。
又钦德操必有邻,朝夕堂阴看七石。
这首诗描绘了中和堂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堂内庄重的氛围。首句“秋阳远泛秋山色”,以秋日阳光洒在山色上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越峤连云耸深碧”一句,将视线拉高,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云雾缭绕,一片深碧,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廓然千里会一堂,势压全吴迥无敌”两句,转而描述中和堂的宏伟气势,它仿佛是汇聚了千里风光的中心,其影响力超越了整个吴地,无与伦比。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堂宇的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中和堂独特地位的赞美。
接下来,“古今贵耳不贵目”一句,表达了对听闻与亲见之间价值差异的思考,强调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随后,“方丈蓬莱徒记籍”则通过引用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进一步强调了实地体验的价值,而非仅仅依赖于文献记载。
“安知严丽非壶中,登览浑疑脱尘迹”两句,运用了“壶中天地”的典故,暗示中和堂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精神上的避世之所,让人在游览中仿佛脱离了世俗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净化。
“芙蓉耐霜红两行,杉桧凌空翠千尺”描绘了中和堂周围的植物景观,芙蓉在霜中绽放,杉桧直插云霄,展现了四季常青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中和堂所承载的文化与道德的持久与高尚。
“捲帘樽俎当清风,大白一飞群虑释”描述了在中和堂内宴饮的情景,卷起窗帘,面对清风,举杯畅饮,所有的忧虑都随之消散,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态度。
最后,“烨烨辉光生旧榜,公以中和乐邦职”赞颂了中和堂及其主人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们为社会带来的和谐与欢乐。同时,“又钦德操必有邻,朝夕堂阴看七石”表达了对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与之为邻的愿望,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中和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文化与道德价值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