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和堂》
《中和堂》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古风

秋阳远泛秋山色,越峤连云耸深碧。

廓然千里会一堂,势压全吴迥无敌。

古今贵耳不贵目,方丈蓬莱徒记籍。

安知严丽非壶中,登览浑疑脱尘迹。

芙蓉耐霜红两行,杉桧凌空翠千尺。

捲帘樽俎当清风,大白一飞群虑释。

烨烨辉光生旧榜,公以中和乐邦职。

又钦德操必有邻,朝夕堂阴看七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和堂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色与堂内庄重的氛围。首句“秋阳远泛秋山色”,以秋日阳光洒在山色上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越峤连云耸深碧”一句,将视线拉高,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云雾缭绕,一片深碧,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廓然千里会一堂,势压全吴迥无敌”两句,转而描述中和堂的宏伟气势,它仿佛是汇聚了千里风光的中心,其影响力超越了整个吴地,无与伦比。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堂宇的壮观,也体现了诗人对中和堂独特地位的赞美。

接下来,“古今贵耳不贵目”一句,表达了对听闻与亲见之间价值差异的思考,强调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随后,“方丈蓬莱徒记籍”则通过引用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进一步强调了实地体验的价值,而非仅仅依赖于文献记载。

“安知严丽非壶中,登览浑疑脱尘迹”两句,运用了“壶中天地”的典故,暗示中和堂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精神上的避世之所,让人在游览中仿佛脱离了世俗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净化。

“芙蓉耐霜红两行,杉桧凌空翠千尺”描绘了中和堂周围的植物景观,芙蓉在霜中绽放,杉桧直插云霄,展现了四季常青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中和堂所承载的文化与道德的持久与高尚。

“捲帘樽俎当清风,大白一飞群虑释”描述了在中和堂内宴饮的情景,卷起窗帘,面对清风,举杯畅饮,所有的忧虑都随之消散,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态度。

最后,“烨烨辉光生旧榜,公以中和乐邦职”赞颂了中和堂及其主人的光辉形象,以及他们为社会带来的和谐与欢乐。同时,“又钦德操必有邻,朝夕堂阴看七石”表达了对品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与之为邻的愿望,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中和堂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文化与道德价值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桃竹百禽图

原野蔼初霁,百卉何芳荣。

雍雍众禽鸟,得意欣春晴。

迁木恣栖息,惊枝复飞鸣。

于焉林谷态,自适天地情。

刷羽耀朝彩,流音杂风笙。

竹垂琅玕实,桃艳瑶池英。

吾当披此图,三复羡群生。

(0)

题山水图

迢迢江上云,杳杳云边树。

云光与树色,染映如朝雾。

泉响岩壑秋,帆归海天暮。

恍惚月明时,轻舟浣溪渡。

(0)

伤杏花

方喜杏花烂漫开,岂禁风雪两相催。

何如松柏岭头树,依旧苍苍映绿苔。

(0)

读长庆集见乐天与卢贞咏杨柳诗作此

名贤丽句咏垂杨,为爱柔条拂地长。

春去柳枯人亦老,争如松柏晚苍苍。

(0)

游王母宫四首·其三

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

祗因王母曾临处,一树山桃对客开。

(0)

听黄鹂

春城何处啭黄鹂,才听忽飞别树枝。

因忆故园最深处,一尊相伴日西时。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