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草木尽枯荄,重雾阴云扫不开。
骑马拥袍何处好,梅花门外探春来。
郊原草木尽枯荄,重雾阴云扫不开。
骑马拥袍何处好,梅花门外探春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郊外的景象,通过枯萎的草木和厚重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沉寂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让画面停留在凄凉之中,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梅花这一意象,以“探春来”为结尾,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机与希望。
首句“郊原草木尽枯荄”,直接点明了季节特征——冬季,草木凋零,一片荒凉。接着,“重雾阴云扫不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压抑与封闭感,仿佛连自然界的光线都被遮蔽,世界陷入了一种难以穿透的昏暗之中。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骑马拥袍何处好,梅花门外探春来”。诗人似乎在寻找一处避风港,或是心灵的慰藉之所。在这片看似无望的冬日景色中,他发现了梅花,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抹亮色,更是精神上的寄托。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这种由衰转盛、由暗转明的变化,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冬日的萧瑟与春日的生机巧妙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出一种从绝望到希望的积极态度。
我有良朋,时惟李生。拊翼岐蜀,翻飞上京。
明试以功,聿骏有声。三载考绩,剖符建平。
惟彼建平,居江之濑。明明在上,率下和会。
谁谓水深,曾不浮芥。谁谓旷远,王道无外。
亦既受命,作式南蕃。枢机之发,化流夷蛮。
多见阙殆,以慎尔愆。无自立辟,而逾短垣。
龙爱同泉,凤恋共林。之子云往,我劳弥深。
既有行李,以通其音。南龟象齿,实将云心。
客吴十五载,始上灵岩山。
入门地如削,凭轩绝跻攀。
孰云念乡国,不复忧险艰。
回首楚与越,茫茫一气间。
向来朝会时,自谓吞百蛮。
焉知王气衰,空忝禅栖閒。
山川自潇洒,木石饶斓斑。
俯仰万里外,浩歌风雨还。
绛邑旧名藩,牧守优鸿儒。
逶迤山水中,旷达园池居。
雄并历晋魏,揖让隆唐虞。
世远民俗漓,讼剧古道疏。
环列多馆墅,莽苍变丘墟。
惨恻岁年深,牢落兵烬馀。
洄涟复亭构,花萼悬堂虚。
祓禊引流觞,宾筵闻鼓竽。
锦香缀径溪,琅玕绕庭除。
公暇寡接交,游观足清娱。
缅怀前哲人,冠盖秉钧枢。
遗爱勒琬琰,清风生坐隅。
卉木均雨露,薮泽乐禽鱼。
端来濯尘缨,咏歌登舞雩。
夕阳明翠巘,秋色淡红蕖。
乡关动离思,云烟隔荒芜。
绣斧倦行羁,霜日烈修途。
故园有松菊,盍用还菑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