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琴中趣赠上饶危逸人》
《琴中趣赠上饶危逸人》全文
元 / 梁寅   形式: 古风

问君琴中趣,好在山水间。

山风吹雨木萧瑟,山月照石泉潺湲。

五音低昂宫徵变,紫鸾和鸣白鹤怨。

空桑既远郑卫繁,筝琶之耳谁能辨。

五柳先生好素琴,君今仍爱弦上音。

邈哉古音传古意,更请为问雍门子。

(0)
鉴赏

这首诗《琴中趣赠上饶危逸人》由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对琴声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首句“问君琴中趣,好在山水间”,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琴乐中蕴含的趣味的探寻,将这种趣味与山水之美相联系,暗示了琴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接着,“山风吹雨木萧瑟,山月照石泉潺湲”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山风、细雨、萧瑟的树木、明亮的山月、照耀下的岩石、潺潺的泉水,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琴声与自然界的共鸣。

“五音低昂宫徵变,紫鸾和鸣白鹤怨”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琴乐的描述。五音的变化,象征着音乐情感的起伏,而紫鸾与白鹤的和鸣,则是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象征,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琴乐中蕴含的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

“空桑既远郑卫繁,筝琶之耳谁能辨”两句则对比了传统与现代,空桑(古代乐器)与郑卫(古代音乐)代表了传统的音乐形式,而筝琶则是当时流行的乐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传统音乐的纯粹与深邃,以及现代音乐可能带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五柳先生好素琴,君今仍爱弦上音。邈哉古音传古意,更请为问雍门子”四句,引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的典故,表达了对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同时,诗人也邀请读者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古音中的深意,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家和历史背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将琴乐之美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了一场视听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作者介绍
梁寅

梁寅
朝代:元   字:孟敬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生辰:1303——1389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你喜欢

送著作兼善赴奎章典签

龙飞天子中兴年,使者弓旌集俊贤。

阊阖早朝班玉笋,瀛洲夜直赐金莲。

五经同异须刘向,三绝才名数郑虔。

黼黻当时遗老在,长歌《黄鹄》送楼船。

(0)

题泖塔时主僧贤如愚不在

何年窣堵耸奇观,势若蛟龙上纠盘。

秦县赭衣沦鬼国,梵家宝藏压惊湍。

野瞻雨黑重灯夜,天卧空青一镜寒。

欲买扁舟占渔户,老缘无力候衡官。

(0)

送杨子明知事从观孙元帅分制沿江州郡

寒日动大江,鞍马散沧洲。

沤光灭没外,回见冰梁浮。

壮士无人色,旗羽风飂飂。

杨君志弧矢,笑被黑貂裘。

祭軷千仞冈,掉鞅万斛舟。

先声掠淮甸,遥制三边州。

元帅统将权,言责在军谋。

一言关兴丧,跬步分阳秋。

天地属闭塞,波伏蛟龙湫。

孤烟起天际,薄暮青转幽。

百里静鸡犬,岂但穷兵由。

雪贸荠麦生,犹闻铸戈矛。

频年竭土壤,经时委川沟。

行其所无事,凋瘵或少瘳。

耀德不观兵,当今第一筹。

君昔甚恻隐,曲宥千俘囚。

归装轻于叶,廉价重琳球。

敝邑蒙荐临,多暇获宴游。

凤凰巢阿阁,黄鹄宜远投。

菉竹霜实繁,知止畴与侔。

芦根短刺水,鸒斯空啾啾。

顾予麋鹿姿,蓬藋翳林丘。

行藏任本性,道义期加修。

(0)

奉题先世所藏严子陵小像

千仞台临七里滩,羊裘鹤发老鱼竿。

客星帝座分天象,颍水箕山并晓寒。

遂起后尘甘党锢,尚存馀烈愧南冠。

桂丛苯莼蘋花薄,怅望高风一羽翰。

(0)

绝句四首次九成韵·其四

郯子论诗冀北空,晤言千里意常同。

待晴紫陌堪萦手,行咏山光水影中。

(0)

滦京杂咏一百首·其九十三

滦京九月雪花飞,香压萸囊与梦违。

雁字不来家万里,狐裘旋买换征衣。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