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台行·其三沙台》
《五台行·其三沙台》全文
明 / 刘定之   形式: 古风

穹庐拜受白貂裘,身披入洛垂藻旒。

甘呼高鼻胡作父,岂料大目儿为仇。

儿无远略浪战尔,纱帽迎降泪如洗。

总将血属入虏尘,但扬骨灰随汉鬼。

建州耕获风霜寒,犹想沙台射鹿还。

殿前金刀割兔肉,门外雕戈来可汗。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定之的《五台行(其三)沙台》描绘了一幅边塞生活的画面。首句“穹庐拜受白貂裘”展现了游牧民族的豪放与尊贵,诗人以白貂皮制成的华丽服饰象征着对异族的敬意。接下来,“身披入洛垂藻旒”暗示了边将出征,身负重任,行至洛阳,仪仗盛大。

“甘呼高鼻胡作父”表达了对异族统治者的屈服与亲近,然而“岂料大目儿为仇”则揭示了意想不到的背叛和敌意,大眼儿可能指敌人,这体现了战争中的复杂情感。诗人批评“儿无远略浪战尔”,指责那些轻率出战的人。

“纱帽迎降泪如洗”描绘了投降的悲凉场景,泪水洗面,显示出无奈与屈辱。随后,“总将血属入虏尘,但扬骨灰随汉鬼”表达了对牺牲者的哀悼,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建州耕获风霜寒,犹想沙台射鹿还”通过对比建州的艰辛生活和沙台昔日的狩猎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荣光的追忆。结尾“殿前金刀割兔肉,门外雕戈来可汗”再次强调了敌我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战斗威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矛盾,既有对异族统治的妥协,也有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刘定之

刘定之
朝代:明

刘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静,号呆斋,江西永新人。明代大臣、文学家。正统元年(1436年)进士。历官编修、洗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渊阁,进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迁礼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刘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刘定之学问渊博,善文工诗,著有《周易图释》、《否泰录》、《呆斋集》等。
猜你喜欢

归化城杂咏

祁连呼吸与天通,不与人间节候同。

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

发离汉地根先白,泪过秦山色变红。

驺伍漫劳歌况瘁,侯王犹自佩雕弓。

(0)

同陈子长夜饮即席作歌

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

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

青丝玉壶银凿落,中宵坐我碧油幕。

海风吹天星动摇,边色横烟月澄廓。

倚笛频惊出塞声,衔怀尚拟华年乐。

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

此行应痛永垂别,他时相忆徒慨慷。

爱君且复饮君酒,庭树摇摇挂珠斗。

梦去难攀鹤市花,醉来聊折龙城柳。

眼中万事尽飘蓬,尔我安能日携手。

故园何处五湖滨,难后逢君意转亲。

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

(0)

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

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

惠陵草木冰霜里,丞相祠堂桧柏间。

八阵风云通指顾,一江波浪急潺湲。

遗民衢路还私祭,不独英雄血泪斑。

(0)

拨闷

欲拨牢骚强笑歌,此身其奈此生何。

人怜岁月优游少,我抱山河感慨多。

报国无才成坎壈,思亲有泪但滂沱。

年来枯尽英雄血,独有吞胡志不磨。

(0)

将进酒·其二

于何不穫,童行至老。

君明臣良乐举觞,黄鹄高飞安可量。

(0)

送郑祖禹

凤毛蔚璀璨,秀出凫溪濆。

五色迥然别,百鸟徒成群。

献岁茂时育,春和厉氛氲。

蹠实起丹峤,排虚上青云。

八风协韶律,九苞焕人文。

黄虞讵云远,今逢明圣君。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