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群帆集,长江此一隅。
涛声来白下,山势走丹徒。
寺远钟依约,云寒雪有无。
射堂游胜地,樽酒不愁沽。
日暮群帆集,长江此一隅。
涛声来白下,山势走丹徒。
寺远钟依约,云寒雪有无。
射堂游胜地,樽酒不愁沽。
这首清代赵国华的《丹徒江口晚望》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长江边的壮丽景象。首句"日暮群帆集"写出了夕阳西下,众多船只聚集在江口的繁忙画面,展现出江面的开阔与生机。"长江此一隅"进一步强调了地点,点明诗人立足之处。
"涛声来白下"通过涛声,暗示了下游的南京(古称白下),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增添了空间感。"山势走丹徒"运用拟人手法,形容山势如龙腾,生动描绘了两岸山峦的动态美。
"寺远钟依约"描绘了远处寺庙的钟声隐约可闻,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云寒雪有无"则通过云雪的描绘,暗示季节可能是冬季,同时也增添了江景的层次和韵味。
最后两句"射堂游胜地,樽酒不愁沽"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和对畅饮的期待,流露出其愉悦的心情。整首诗以景抒情,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独特感受。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
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
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黏苔作山色。
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
一如白云飞出壁,二如飞雨岩前滴。
三如腾虎欲咆哮,四如懒龙遭霹雳。
崄峭嵌空潭洞寒,小儿两手扶栏干。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
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
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