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爱物与人民,敢造琴堂诉在陈。
斗水果能相活否,今年犹甚去年贫。
知君爱物与人民,敢造琴堂诉在陈。
斗水果能相活否,今年犹甚去年贫。
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于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官府施政能力的怀疑。首句“知君爱物与人民”表明诗人认识到统治者对于民生有着关注,但这种关注并未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行动。紧接着“敢造琴堂诉在陈”则显示诗人勇于直言,希望通过建造琴堂这一文化设施来提倡文教事业,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
中间两句“斗水果能相活否,今年犹甚去年贫”则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即农业生产的困难和农民的贫困状况。这里的“斗水”指的是灌溉之水,而“果能相活否”则是在询问这种方式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从而缓解贫困。紧接着,“今年犹甚去年贫”则是对当下情况的描述,表明尽管时间流逝,但百姓的生活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比往年更加贫困。
整首诗通过对话和质疑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以及对统治阶层的期待与批评。同时,这也折射出宋代农村经济的困境和百姓生活的艰辛。
公家事了独来迟,一笑相寻本有期。
湖上风光春最好,雨中诗景晚尤奇。
邻舟爱客供鲜鲫,古寺寻僧问紫芝。
多谢故人频饷我,可堪明日又分岐。
东风吹雨下湖船,良会今朝岂偶然。
烟景可人非为酒,春光随地不论钱。
数声啼鸟苏堤外,几树垂杨岳庙前。
满眼诗情吟不尽,孤山祠下酹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