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春愁不出门,出门春事已消魂。
摘花掀帽倩人插,索酒得杯和月吞。
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
春来春去总休问,往事悠悠付一樽。
十日春愁不出门,出门春事已消魂。
摘花掀帽倩人插,索酒得杯和月吞。
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
春来春去总休问,往事悠悠付一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里的愁绪心境和感慨。"十日春愁不出门,出门春事已消魂"表达了诗人因春愁而不愿出门,但即使出门,也只能看到春天的美好已经逝去,只能感受到春意渐渐消散,这里的“十日”可能指的是农历的上旬,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半。"摘花掀帽倩人插,索酒得杯和月吞"则描绘了诗人在春日中寻找美好与慰藉之情景,他摘下鲜花戴于头上,与倩影中的佳人共度时光,或者是与心中的理想化身为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向往,用以消愁。
"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里又黄昏"这两句则转入了春末的萧索感。啼啼鸣叫的鸟儿似乎在提醒着即将到来的寒食节气,而满地的落花和渐浓的黄昏,则是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象征。
最后两句"春来春去总休问,往事悠悠付一樽"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无常与个人记忆的淡忘之情。他似乎在劝慰自己,不必过于追问春天何时到来又何时离去,因为这些往事如同流水,已不可挽回,只能借酒浇愁,将一切付之一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真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与易逝的复杂情感,以及面对往昔岁月所产生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