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方域亦南隅,风雨虽同政化殊。
只隔分茅重岭外,连年粟米贵如珠。
九真方域亦南隅,风雨虽同政化殊。
只隔分茅重岭外,连年粟米贵如珠。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铙歌》系列之一,具体为第十五首。陈恭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九真方域与南隅之间的对比,以及两地在风雨同天之下,政治治理方式的差异。
首句“九真方域亦南隅”,开篇即点出九真之地,位于南方边缘,暗示这片土地的独特性和边缘性。接着,“风雨虽同政化殊”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相联系,指出虽然两地都经历着相同的风雨,但政治治理的方式却大相径庭。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地域间的差异,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只隔分茅重岭外”,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上的阻隔,仿佛是分茅立土后的重岭,将两地隔绝开来,象征着政治、文化乃至生活状态的隔离。而“连年粟米贵如珠”则通过粮食价格的夸张描述,反映了社会经济状况的严峻,尤其是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陈恭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既体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