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冬适莽苍,霜宇更阒寂。
系舟山下路,窈窕松关入。
一榻寄僧居,幽云生卧室。
明朝过东山,千寻更矹硉。
丙舍尤杳深,寒林互盘屈。
孤枫缀馀丹,万竹错丛碧。
天寒鸟声静,木落山骨出。
饮无客献酬,坐有僧分席。
一杯复一杯,不觉日之夕。
林鸟欲归栖,翩翩竞翔集。
万点布平田,有似坡仙弈。
此行为访梅,东寻复西觅。
俄见影横斜,萧然倚山壁。
中有第一春,缄藏何太密。
数日我重来,要见南枝白。
玄冬适莽苍,霜宇更阒寂。
系舟山下路,窈窕松关入。
一榻寄僧居,幽云生卧室。
明朝过东山,千寻更矹硉。
丙舍尤杳深,寒林互盘屈。
孤枫缀馀丹,万竹错丛碧。
天寒鸟声静,木落山骨出。
饮无客献酬,坐有僧分席。
一杯复一杯,不觉日之夕。
林鸟欲归栖,翩翩竞翔集。
万点布平田,有似坡仙弈。
此行为访梅,东寻复西觅。
俄见影横斜,萧然倚山壁。
中有第一春,缄藏何太密。
数日我重来,要见南枝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访梅的画面,诗人在严寒的季节里,踏着积雪来到一座名为紫芝庵的地方。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静。
开篇“玄冬适莽苍,霜宇更阒寂”两句,描绘了深冬的萧瑟景象,天空被严霜覆盖,一片冷清。接着,“系舟山下路,窈窕松关入”写出了诗人来到庵所在山脚下的情景,那里有条不起眼的小溪流过,溪水静谧,周围是参天的松树,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
“一榻寄僧居,幽云生卧室”则描绘了诗人暂宿于庵中的一处简单居所,那里的云雾迷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紧接着,“明朝过东山,千寻更矹硉”写出了第二天清晨越过东山的情景,那里山高林深,一路上行,发现更多未知的奇石异岩。
“丙舍尤杳深,寒林互盘屈”进一步强化了冬日山中之冷清与幽深,而“孤枫缀馀丹,万竹错丛碧”则写出了树木在严冬中的姿态,一棵孤独的枫树上挂着未凋的枫叶,四周是参差不齐的竹林,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的景象。
“天寒鸟声静,木落山骨出”则描绘了冬日里自然界的寂静与生命力,“饮无客献酬,坐有僧分席”写出了诗人在庵中与寺僧共饮酒食的场景,这里的“饮无客”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接着是“一杯复一杯,不觉日之夕”,诗人沉浸于与僧侣对酌之乐,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随后,“林鸟欲归栖,翩翩竞翔集”则转写出了傍晚时分,林间鸟儿争相返回巢穴的景象。
“万点布平田,有似坡仙弈”中,“万点”形容梅花如繁星点缀,而“有似坡仙弈”则是对前人诗仙白居易的吟诵,表明诗人心中的美好与追求。
最后,“此行为访梅,东寻复西觅。俄见影横斜,萧然倚山壁”写出了诗人不懈追寻梅花的执着,最终在一处隐秘之地发现了它们。而“中有第一春,缄藏何太密。数日我重来,要见南枝白”则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与承诺,他将会再次回到这里,以期目睹到梅花绽放的美景。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深冬山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自然的情怀。诗人在这严寒的季节里寻访梅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寄托。
濯锦江边杜鹃鸟,血泪声声啼不了。
春魂化作江南花,花开如血流红霞。
枝盘十层高一丈,自从何处移君家。
我来欢赏日未夕,花下一时罗众客。
翠幕朱阑兴不孤,金尊绿蚁倾须百。
曾闻此花在润州,鹤林寺中天女游。
重九之日忽烂漫,楚天失却寒云秋。
仙葩异种何常有,阆苑蓬莱帝命守。
俗杀人间桃李花,海棠睡足差可偶。
向君高歌进君酒,一年三百六十日,几度对花开笑口。
君如不饮更漏残,月落城头万杨柳,繁华易谢君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