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瀼白露湛青莎,目照如烟泛远波。
古寺不闻清磬响,柴扉半掩野人歌。
菁葱眉色迎青嶂,替戾铃声过紫驼。
何必伊凉寻旧谱,碛程塞景入吟多。
瀼瀼白露湛青莎,目照如烟泛远波。
古寺不闻清磬响,柴扉半掩野人歌。
菁葱眉色迎青嶂,替戾铃声过紫驼。
何必伊凉寻旧谱,碛程塞景入吟多。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行进途中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瀼瀼白露湛青莎”,以“瀼瀼”形容白露的丰盈,以“湛”字描绘露水浸润青草的情态,营造出清晨湿润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目照如烟泛远波”,通过视觉的比喻,将目光所及之处比作轻烟在远处波光粼粼的水面漂浮,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朦胧美。
“古寺不闻清磬响,柴扉半掩野人歌”,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处古寺的静谧与远方传来的野人歌声,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古寺的寂静与野人的欢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菁葱眉色迎青嶂,替戾铃声过紫驼”,这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观,以“菁葱眉色”比喻山峰的翠绿,与“青嶂”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青翠欲滴。同时,通过“替戾铃声过紫驼”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动物的动态美,还巧妙地融入了声音的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何必伊凉寻旧谱,碛程塞景入吟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认为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审美标准或模式,而是应让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自由地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这不仅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启示,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鼓励人们以开放和创新的心态去欣赏和体验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行进途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柏玉不我过,过我必六月。
老天雨不梅,五行一乃绝。
亢离单用事,赤乌赤如血。
人寰何辠辜,几欲炮烙杀。
左手解衣襟,右手不停箑。
脱帽无奈何,而况可腰折。
西望禽鬼焦,东望金鱼涸。
前山牛眠洿,亦复如火发。
相携将安之,只合坐论说。
伯玉老先辈,家传洞林诀。
谈辩管郭雄,五鬼皆避易。
借君铁拄杖,蹴踏六月雪。
为我买雪山,斩冰作天穴。
午醉稍就寝,甜梦何翩翩。
晚醒漱茗饮,终夕斯无眠。
初数一二鼓,乃至三四迁。
草根沸蟋蟀,鸱鸮号树颠。
众静汝独否,谁实使之然。
聚萤车生愤,饭牛宁子叹。
吾衰百念灰,曷为不遑安。
天宇未肯白,秋气令人酸。
孰是无忧者,恬然衾帷间。
鬼神知此心,起盥书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