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入我梦,万里倏感通。
即此可悟道,羚羊有何踪。
饮酒非譬道,酒醉庶形容。
予曰然非欤,犹堕声臭中。
一唯谅非难,得之安由从。
悠悠千载下,对尔心融融。
道林入我梦,万里倏感通。
即此可悟道,羚羊有何踪。
饮酒非譬道,酒醉庶形容。
予曰然非欤,犹堕声臭中。
一唯谅非难,得之安由从。
悠悠千载下,对尔心融融。
这首《纪梦诗》是明代哲学家湛若水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探讨了对“道”的理解与追求。诗中以“道林”象征“道”,表达了诗人对“道”的深刻感悟与追求。首句“道林入我梦,万里倏感通”描绘了梦境中与“道”的相遇,仿佛跨越万里的距离,瞬间心灵相通。接下来的“即此可悟道,羚羊有何踪”两句,以羚羊无迹可寻比喻对“道”的领悟,强调了“道”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饮酒非譬道,酒醉庶形容”则通过饮酒与“道”的关系,暗示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并非通过物质享受或外在形式来实现,而是内在精神的觉醒与升华。诗人自问“予曰然非欤,犹堕声臭中”,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反思,是否真的理解了“道”,还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之中。
后两句“一唯谅非难,得之安由从”揭示了追求“道”的过程并非易事,需要诚心诚意地探索与实践。最后,“悠悠千载下,对尔心融融”则展现了诗人对“道”的追求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纪梦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深入探讨了对“道”的理解与追求,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内心的转变与成长,体现了诗人对哲学思考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