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长在碧窗寒,卧久袈裟转觉单。
来处就于檐下宿,晴时偏向卷中看。
阴淫鳗井朝尤爽,气压龙山午不乾。
读罢楞严方出户,天花飞满石阑干。
白云长在碧窗寒,卧久袈裟转觉单。
来处就于檐下宿,晴时偏向卷中看。
阴淫鳗井朝尤爽,气压龙山午不乾。
读罢楞严方出户,天花飞满石阑干。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白云窗》描绘了一幅僧人静思的画面。首句“白云长在碧窗寒”,以白云映衬窗前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僧人久卧室内,袈裟渐感单薄,暗示时光流转,心境淡泊。
次句“卧久袈裟转觉单”进一步刻画僧人的生活状态,通过衣物的变化反映出僧人的专注与禅定。接下来,“来处就于檐下宿,晴时偏向卷中看”,写僧人选择在屋檐下栖息,晴天则翻阅经书,体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
“阴淫鳗井朝尤爽,气压龙山午不乾”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鳗井的湿润和龙山的气势,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环境特点,同时也寓含着对自然的感悟。最后,“读罢楞严方出户,天花飞满石阑干”,以“楞严”典故结束,描述僧人读完经书后走出室外,仿佛看到佛光普照,天花乱坠,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富有禅意,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后马斑黄前马黑,两马八蹄如雪白。
前人衫绯后人碧,后人上马如上壁。
前人回首顿其辔,后马蹄骄欲前逝。
一跃双争日月轮,齐驱竞吐风云气。
吴兴笔底蟠权奇,前身伯乐真马师,饮龁立卧皆天姿。
我闻南人使船若使马,胡不画一小艇凌涟漪。
吁嗟嗟龙种,骨立天西陲。
昔在英景朝,天步实多艰。
矫矫一巨公,降崧自钟山。
受脤奠辽海,飞檄扫南蛮。
再入司统均,晚际一何殷。
不诡亦不比,侃侃曹石间。
远迩苞苴绝,旦暮军门闲。
左掖造膝归,屹然冠朝班。
眉寿古所希,荣名安可攀。
西平少沈勇,亲寄异诸儿。
三十二元枢,遂副西羌师。
虏其名王归,万族尽累累。
六诏抗天权,三帅张帝威。
颍川首排荡,永昌翼摧劙。
侯其寄留后,剪棘抚伤痍。
一战贼胆夺,七纵酋心归。
身没担王爵,翼世秉公圭。
至今二百年,黄屋等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