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坠大纲,无嗣昭天理。
封瑗慰众情,奖誉太溢美。
承欢德寿宫,尊养极隆轨。
定省虽弗违,侍亲小节耳。
既承社稷艰,当思振国纪。
仍怀偏安图,蒙业益委靡。
河北久陆沈,未能尺寸徙。
继统固本根,达孝原在此。
绍兴坠大纲,无嗣昭天理。
封瑗慰众情,奖誉太溢美。
承欢德寿宫,尊养极隆轨。
定省虽弗违,侍亲小节耳。
既承社稷艰,当思振国纪。
仍怀偏安图,蒙业益委靡。
河北久陆沈,未能尺寸徙。
继统固本根,达孝原在此。
这首清代颙琰的诗《读通鉴纪事本末.宋孝宗之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宋孝宗即位时情境的思考和评价。诗中首先指出孝宗即位的特殊性,因为前任皇帝无嗣,这在天理上显得不寻常。他通过册封瑗玉来安抚人心,但赞誉过盛可能掩盖了一些问题。
诗中提到孝宗在德寿宫尽孝,侍奉长辈十分恭敬,尽管他的定省行为符合礼数,但这只是小节。诗人认为,面对国家的艰难,孝宗应当考虑振兴国政,而非仅仅满足于偏安一隅。他强调了继位者稳固根本的重要性,以及孝道在维护国家稳定中的核心地位。
最后,诗中批评了未能有效收复失地的现状,尤其是对于长期沦陷的河北地区,表达了期望孝宗能有所作为,恢复领土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历史叙事中融入了对孝宗品德与治国能力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史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