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生河南来,始得河南信。
雨散云飞二十年,萍踪梗迹今才定。
却思小孤洲渚边。大江大浪拍战船。
将军须髯劲如戟,白石酣歌便醉眠。
我从别来赞画省,芙蓉幕与风尘远。
洪武初年自日边,诏许还家老贫贱。
池馆尽付当时人,惟存笔砚伴闲身。
刘伶斗内葡萄酒,西子湖头杨柳春。
见人斲轮只袖手,听人谈天只钳口。
年过七十发未斑,路涂不辞牛马走。
知尔出镇在洛阳,宫袍健马日煌煌。
前骑大旗画罴虎,后骑长戟横雪霜。
我于此事别已久,富贵浮云更何有?
鸿雁得便时附书,但问老人平安否?
程生河南来,始得河南信。
雨散云飞二十年,萍踪梗迹今才定。
却思小孤洲渚边。大江大浪拍战船。
将军须髯劲如戟,白石酣歌便醉眠。
我从别来赞画省,芙蓉幕与风尘远。
洪武初年自日边,诏许还家老贫贱。
池馆尽付当时人,惟存笔砚伴闲身。
刘伶斗内葡萄酒,西子湖头杨柳春。
见人斲轮只袖手,听人谈天只钳口。
年过七十发未斑,路涂不辞牛马走。
知尔出镇在洛阳,宫袍健马日煌煌。
前骑大旗画罴虎,后骑长戟横雪霜。
我于此事别已久,富贵浮云更何有?
鸿雁得便时附书,但问老人平安否?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写给友人赵克家的,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程生河南来,始得河南信”点出友人来访,带来远方的消息。接下来通过“雨散云飞二十年,萍踪梗迹今才定”,回忆了两人分别后的时光,感叹岁月流转,各自漂泊不定。
诗人提到自己在朝廷任职的经历,“我从别来赞画省,芙蓉幕与风尘远”,暗指官场生涯已远离尘嚣。接着描述自己归隐后的简单生活,“洪武初年自日边,诏许还家老贫贱”,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满足。他以刘伶自比,饮酒赋诗,过着闲适的生活。
诗中“见人斲轮只袖手,听人谈天只钳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即使年过七旬,仍不改率真本色。“知尔出镇在洛阳,宫袍健马日煌煌”,则转而描绘友人赵克家出仕显赫的景象,与自己的清贫生活形成对比。
最后,诗人以“我于此事别已久,富贵浮云更何有?”表达对富贵的看法,认为那些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结尾处以问候友人安好作结,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旧友情谊的珍视。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独特理解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翠玉封庭藓。山湾抱,古祠来拜英彦。
莹然水镜,南州品士,自来冠冕。人心万古思汉。
惠陵路应穿望眼。
倘大年、长奠三分,降王争到刘禅。
如今石溜延秋,晴天幻雨,人醉花院。
魂兮不沫,云骑白马,宋碑犹见。梁州艳说巾扇。
是丞相通家眷晚。共断崖、灵枣相望,英雄泪满。
黄叶西风,白头遗老,小园身世。
算五年、清浅蓬莱,在水一方,除却漏舟何地。
对雪自惊尧年鹤,尽城廓、人民清泪里。
悲秋气、试横揽八荒,女萝山鬼。
前尘莫谈癸巳,问谁是花潭谁栗里。
历两朝人事,一般烟雨,何年晴霁。
苦信几行龙溪录,剩元子、荒亭堆战史。
谈经所,百年后、夏峰苍翠。
秋雨重阳,举家黄叶声中过。
一诗和梦到荣州,人语江楼坐。谁遣君悲似我。
诉知心、凉蛩两个。峭帆挝鼓,烟寺鸣钟,不听犹可。
八十松风,甚时傍而图书卧。
菊花寻到鬓边霜,顾影如何躲。消得江心几舵。
送浮生两三渔火。石田茅屋,棋局神州,判将长饿。
命中郊岛天寒瘦,生来菊花秋晚。
万事皆非,一身无著,冉冉百年今半。青山泪点。
共白发衰兄,夕阳红泫。
咫尺荒坟,老亲颜色梦中远。
新晴重九五日,夜凉双雁语,风叶山馆。
机上流黄,镜中垂白,一样辽阳征怨。桑田更浅。
幻月影河山,春华九万。失笑双闺,一杯酬大衍。
月中摇梦去,乱滩一叶,风起雪飞花。
晓螺山泫翠,小小江楼,绿水渺天涯。
恒河鬓影,十年来、吹上霜华。
东去也、江声日夜,流不尽虫沙。堪嗟。
官灯白舫,夜雨青神,忆西京情话。
真落得、渔翁满地,燕子无家。
船头又指彭山县,想太平、青遍桑麻。
如愿否,平羌草屦捞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