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见入寺,未曾含酒容。
闲听老僧语,坐到夕阳钟。
竹里行多影,花边偶过踪。
犹言谢生计,随我去孤峰。
日日见入寺,未曾含酒容。
闲听老僧语,坐到夕阳钟。
竹里行多影,花边偶过踪。
犹言谢生计,随我去孤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与僧侣交往的情景,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和向往自然山水之美。开篇“日日见入寺,未曾含酒容”即设定了一个清净脱俗的环境,诗人每天都去寺院,但从不饮酒,保持着一种出世的风范。
紧接着,“闲听老僧语,坐到夕阳钟”展现了诗人在寺中聆听长者教诲,直至黄昏时分,寺庙里的钟声是时间流转的象征,也增添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趣。
“竹里行多影,花边偶过踪”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漫步情景。竹林中阴影摇曳,每一步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花间偶尔踏过,也只是匆匆的停留,没有深入。
最后,“犹言谢生计,随我去孤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慨与逃离之意。"犹言"意味着依旧有人在谈论如何在红尘中求得一份安稳,但诗人却选择了放弃这些纷争,邀请读者随他一起去往那远离尘嚣的孤寂山峰。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出世生活,以及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清净的哲理。
红梅高赏趁春晴,不记年华几甲庚。
花酒一时双遣至,却愁不似对梅清。
听彻南楼鼓。寒宵迥、玉壶冰漏迟度。
重温锦幄,低护青毡,曲通朱户。
巡檐细嚼寒梅,叹寂寞、孤山伴侣。
更信有、铁石心肠,广平几度曾赋。
寒深试拥羊裘,松醪自酌,谁伴吟苦。
摩挲醉眼,阑干笑拍,白鸥惊去。
梁园胜赏重约,渐玉树、琼花处处。
怕柳条、未觉春风,青青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