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乡村宴会的盛况。开篇“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表明人们按照古老的礼节举杯畅饮,同时也指出宴会已经开始,参与者们纷纷登上会所之堂。在“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中,“百拜”形容宾客之间频繁的拜礼,而“三终”则是指古代婚丧嫁娶等重要礼仪中的三个阶段,这里用以比喻宴会上的欢聚和乐曲。接下来的“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借用了莺飞雁行的意象,形容宾客们仿佛像美丽的鸟儿一样从幽谷中飞出,或如同大雁排列整齐,给人以动人的景象。
最后“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则表达了宴会结束后,人们心中的那份惬意和迷醉感。他们仿佛随着飘逸的云彩,一同进入了神话中的仙境——帝乡,这不仅是对宴会美好的总结,也是一种超脱尘世、达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妙描绘,展现了一场充满古风韵味的宴饮盛会,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之美好和精神寄托的深刻感悟。
长庚入梦夜何其。
月波迟。
露华滋。
珠褓犀帷,生此宁馨见晋王衍传。
天上麒麟人不识,森果砢,骏权奇。
文章锦绣识新机。
国风诗。
楚人词。
銮殿逢莱,早晚奉论思。
百岁归来如魏武,从老大,好威仪。
海天向晚,渐霞收馀绮,波澄微绿。
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
唤起嫦娥,撩云拨雾,驾此一轮玉。
桂华疏淡,广寒谁伴幽独。
不见弄玉吹箫,尊前空对此,清光堪掬。
雾鬓风鬟何处问,云雨巫山六六。
珠斗斓斒,银河清浅,影转西楼曲。
此情谁会,倚风三弄横竹。
依依客馆夜燃膏,子夜羁愁无处逃。
闲炷炉香听夜雨,快斟杯酒读离骚。
休惊时节云何速,独吊古人殊不遭。
一阵晓寒催画角,朝来爽气碧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