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平生恨,俱宜付酒卮。
逃禅非佞佛,愤世寓填词。
谁为渊明诔,无惭有道碑。
城西郑公圃,䰟魄想栖迟。
屈指平生恨,俱宜付酒卮。
逃禅非佞佛,愤世寓填词。
谁为渊明诔,无惭有道碑。
城西郑公圃,䰟魄想栖迟。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对友人朱徵君的哀挽之作。诗中以“屈指平生恨”开篇,表达了对逝者一生遗憾的深切感慨,随后点出“俱宜付酒卮”,意即应以酒祭奠,寄托哀思。接下来,“逃禅非佞佛,愤世寓填词”两句,既是对逝者生前个性和态度的描绘,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讽刺。
“谁为渊明诔,无惭有道碑”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将逝者比作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认为他虽未留下正式的墓志铭,但其德行足以配得上“有道”的评价。最后,“城西郑公圃,魂魄想栖迟”一句,将逝者安息之地与古代名士的隐居之所相联系,表达了对逝者灵魂归宿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蕊小雕琼,花明熔蜡,天交一旦俱芳。
丰臞虽异,皆熨水沈香。
应笑纷红堕紫,初未识、调粉涂黄。
凭肩处,金钿玉珥,不数寿阳妆。思量。
谁比似,酥裁笋指,蜜剪蜂房。
又何须酣酒,重暖瑶觞。
且放侧堆金缕,骊山冷、来浴温汤。
谁题品,青枝绿萼,俱未许升堂。
平生最爱烟水閒,不知岁月磨江山。
干戈七载厌奔走,清霜夜入飞蓬间。
我家山水擅平远,未向郭熙见秋晚。
惊鸿断处抹微云,野水尽头横翠巘。
林塘绿净明拒霜,似与枫叶骄秋阳。
东坡山谷妙言语,珠玉倍增山水光。
乱离记得承平日,政出多门事如发。
伤心北猗归何时,园苑荒凉万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