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
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
惜哉题识多,苍玉半镵毁。
安得巨灵凿,永削崖谷耻。
缅怀两伏波,往事可追纪。
铜柱戍浪泊,楼船下湟水。
时异非一朝,地去亦万里。
山头博德庙,今为文渊矣。
谓予诗弗信,君请订诸史。
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
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
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
惜哉题识多,苍玉半镵毁。
安得巨灵凿,永削崖谷耻。
缅怀两伏波,往事可追纪。
铜柱戍浪泊,楼船下湟水。
时异非一朝,地去亦万里。
山头博德庙,今为文渊矣。
谓予诗弗信,君请订诸史。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个人情感的寄托。首句“悬壁万仞馀,江流绕其趾”设置了宏大壮观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山水间的磅礴气势。
接着,“仰视不见天,森秀拔地起”进一步强调了山势的雄伟和树木的茂密。诗中的“中洞既深豁,旁窦皆奇诡”则描绘出一个神秘而又开阔的空间,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奥秘与自然界的奇妙。
在表达对景物感慨的同时,诗人也不忘抒写自己的情怀。“惜哉题识多,苍玉半镵毁”中的“惜哉”表现出诗人对昔日风光的留恋和对历史遗迹损毁的惋惜。紧接着,“安得巨灵凿,永削崖谷耻”则是诗人对于如何保存这些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之物的渴望。
“缅怀两伏波,往事可追纪”让人感受到时间流转带来的变迁和诗人的深沉回忆。最后,“铜柱戍浪泊,楼船下湟水”、“时异非一朝,地去亦万里”则是对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比,以及个人对于时代变迁、人事更替的无奈感受。
“山头博德庙,今为文渊矣”中的“今为文渊矣”表明诗人在此地留下了自己的文字,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超越。结尾“谓予诗弗信,君请订诸史”则是在邀请读者通过历史的记载来验证诗中的描述,彰显了一种对真实性的坚持和对历史的尊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在自然景观面前的敬畏之心,更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弱植悭词赋,微名昧典坟。
岩廊新蔽芾,陇亩旧耕耘。
灌溉人工洽,栽培帝眷勤。
先春芽甲拆,首夏叶纷纭。
色借青绫被,光欺白练裙。
甘浆笼紫电,嘉实抱玄云。
下箸迷山蕨,登盘胜野芹。
蹲鸱宁比芋,辟蠹谩同芸。
杏酪何年共,梅盐异代闻。
石渠根畅茂,金鼎味氤氲。
菌蠢聊谐俗,离披会出群。
遥怜百子殿,花照越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