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正改元四月十三日戊子皇帝御龙舟幸护圣寺中书右丞臣帖木尔达实参知政事臣阿鲁臣有壬扈行乐三奏命右丞前特授平章政事参政进右丞臣有壬进左丞恳辞不允惶汗就列平章右丞曰今日游骋之盛恩遇之隆不可不纪也悚惧之馀为二十韵以献》
《至正改元四月十三日戊子皇帝御龙舟幸护圣寺中书右丞臣帖木尔达实参知政事臣阿鲁臣有壬扈行乐三奏命右丞前特授平章政事参政进右丞臣有壬进左丞恳辞不允惶汗就列平章右丞曰今日游骋之盛恩遇之隆不可不纪也悚惧之馀为二十韵以献》全文
元 / 许有壬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宇宙承平日,邦畿壮丽乡。

宫中无暇逸,湖上暂翱翔。

凤辇重云降,龙舟万斛骧。

风霆随桂楫,日月运牙樯。

五卫分翚羽,千官列雁行。

长年花压帽,仙妓锦连航。

绒繂初徐引,銮旂渐远扬。

釐靬呈曼衍,僸佅递铿锵。

玉食传麟脯,冰壶出蔗浆。

鱼鸢知永跸,莺燕逐馀香。

夹岸金戈翊,弥空绣幕张。

汀回开瀚海,天近胜钱塘。

翠阁峨双岛,珠帘护两厢。

九霄披瑞霭,四表睹朝阳。

补助资游豫,登崇贵俊良。

不图推朽质,亦复被清光。

左辖纲维地,中书政事堂。

出谋惭不武,好学愿无荒。

喻水民堪畏,从桥策最长。

济川非所任,歌咏献岩廊。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许有壬的《至正改元四月十三日戊子皇帝御龙舟幸护圣寺中书右丞臣帖木尔达实参知政事臣阿鲁臣有壬扈行乐三奏命右丞前特授平章政事参政进右丞臣有壬进左丞恳辞不允惶汗就列平章右丞曰今日游骋之盛恩遇之隆不可不纪也悚惧之馀为二十韵以献》描绘了皇帝出游的宏大场面和奢华景象。

首句“宇宙承平日,邦畿壮丽乡”,点明了在和平时期,国家的繁荣与壮丽。接着,“宫中无暇逸,湖上暂翱翔”描绘了皇帝在宫中忙碌之余,偶尔到湖边游玩的情景。

“凤辇重云降,龙舟万斛骧”形象地描述了皇帝乘坐的豪华车辆和龙舟在云雾中降落,显示出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接下来的“风霆随桂楫,日月运牙樯”则描绘了船只在风浪中航行,日月在船帆上移动的壮观景象。

“五卫分翚羽,千官列雁行”展示了护卫与官员们整齐排列的场景,体现了秩序与纪律。而“长年花压帽,仙妓锦连航”则描绘了鲜花与美女伴随的欢乐气氛。

“绒繂初徐引,銮旂渐远扬”描述了船只缓缓前行,旗帜逐渐飘扬的景象。接下来的“釐靬呈曼衍,僸佅递铿锵”则描绘了表演者的精彩演出,以及音乐的和谐。

“玉食传麟脯,冰壶出蔗浆”展现了美食与饮品的丰富。而“鱼鸢知永跸,莺燕逐馀香”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生物对皇帝出行的反应,以及空气中弥漫的香气。

最后,“夹岸金戈翊,弥空绣幕张”描绘了两岸的士兵守护与天空中的华丽帐篷,体现了安全与奢华并存。而“汀回开瀚海,天近胜钱塘”则描绘了湖面的广阔与接近天空的感觉,与杭州的钱塘江相媲美。

“翠阁峨双岛,珠帘护两厢”描绘了建筑的精美与装饰的华贵。而“九霄披瑞霭,四表睹朝阳”则描绘了天空的美丽与阳光的照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皇帝出游时的盛大场面和奢华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盛况的感慨与赞美。

作者介绍

许有壬
朝代:元   字:可用   籍贯: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   生辰:1286~1364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猜你喜欢

夏日过庄严寺寺僧索诗为留三绝拉舍弟同赋

病起支离倚瘦筇,幅巾芒屩竹阴中。
闻蝉未有惊人句,且就禅床一榻风。

(0)

擬白乐天诗

多图果何益,只自劳奔竞。
不如收身心,凝然成静定。

(0)

意不求如

风花荣落速,水月净明深。
物物观天理,资吾入道心。

(0)

擬古人诗

今人学宴坐,不免寻思过。
欲免寻思过,但知学宴坐。

(0)

擬白乐天题赠定光上人

孟子四十心不动,定光四十心离尘。
我到明年加一倍,如何此际尚因循。
已喜自逃名宦网,犹患长随造化钧。
记得前贤有诗句,祖师元是世间人。

(0)

和三贤堂诗

孤峰落魄一诗人,白傅何曾号直臣。
较似眉山敢山传,并祠浙水恐诬神。
人非伦拟终非偶,论贵平和不贵新。
争似独尊元佑学,高堂正笏更垂绅。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