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树扶疏月转阴,烟销画烛候虫吟。
隔帘秋色三千里,伴影离人一片心。
门寂红颜频对镜,帐寒清梦尚挥金。
去年燕赵今吴楚,指点明年意更深。
庭树扶疏月转阴,烟销画烛候虫吟。
隔帘秋色三千里,伴影离人一片心。
门寂红颜频对镜,帐寒清梦尚挥金。
去年燕赵今吴楚,指点明年意更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明月时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致的交融。首句“庭树扶疏月转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透过繁茂的树木,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光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烟销画烛候虫吟”一句,通过烟消云散后的景象和远处虫鸣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隔帘秋色三千里,伴影离人一片心”两句,诗人将目光从眼前的景物转向内心的思绪,通过“秋色”与“离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三千里”并非实指距离,而是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思念之深广。
“门寂红颜频对镜,帐寒清梦尚挥金”则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寂静的夜晚,红颜女子对着镜子自怜自爱,而自己则在寒冷的帐中,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这里既有对女性美的赞美,也有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去年燕赵今吴楚,指点明年意更深”两句,诗人通过时空的转换,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燕赵与吴楚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域,暗示着人生的流转与变迁。而“指点明年意更深”则预示着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暗含着对当前处境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情感,以及对人生、时间、空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