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百年,如一梦,几多时。妙希夷、只是些儿。
诸公肯信,日常万物意无私。
住行坐卧真平等,应变真慈。
崇仙道,明仙理,通仙妙,谢仙师。在灵峰、闲采灵芝。
洞天清隐,周天十二坎迎离。
三田功满朝元去,却蜕行尸。
想百年,如一梦,几多时。妙希夷、只是些儿。
诸公肯信,日常万物意无私。
住行坐卧真平等,应变真慈。
崇仙道,明仙理,通仙妙,谢仙师。在灵峰、闲采灵芝。
洞天清隐,周天十二坎迎离。
三田功满朝元去,却蜕行尸。
这首诗是元代道士刘处玄的《上平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开篇"想百年,如一梦,几多时",以人生短暂比喻为一场梦幻,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强调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认为日常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意无私",主张人应顺应自然,平等生活,无论"住行坐卧"。
诗人进一步推崇仙道,认为通过修炼可以通达仙理,达到仙妙境界,并向仙师致谢。在仙境中,他悠然采摘灵芝,寓言着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过程。"洞天清隐,周天十二坎迎离"描绘出神秘而清幽的修道环境,象征着修炼者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诗人提到修炼的终极目标是"三田功满朝元去,却蜕行尸",即积累足够的修为后,能够超脱世俗,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实现真正的自由。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思想和对生命超越的向往。
从生至老只这汉,历历孤明没形段。
虽无形段却淆讹,要是红炉千万煅。
如今何处是红炉,两浙江南试行看。
空生老矣浑不知,栽松只在寒岩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