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多荒土,开垦已三年。
种麦多不收,种稻乃得全。
种豆复种粟,种麻兼种棉。
以此为生活,终岁钁头边。
耕田博饭食,兹语古所传。
山下多荒土,开垦已三年。
种麦多不收,种稻乃得全。
种豆复种粟,种麻兼种棉。
以此为生活,终岁钁头边。
耕田博饭食,兹语古所传。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在艰苦环境下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多种农作物种植活动,包括小麦、水稻、大豆、粟米、麻和棉花等。他们不辞辛劳地耕作,以期获得足够的食物来维持生计。诗中流露出对农民辛勤付出的同情与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通过“以此为生活,终岁钁头边”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土地打交道的日常场景,体现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是明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和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移舟泊纡岸,散步循平矶。
荒林隐茅屋,势与陂涧欹。
吠犬向人踔,篱荭含晓滋。
少憩坐临槛,材姥蓬发炊。
索茗苦味涩,渴甚焉敢辞?
所幸足遐领,翛爽皆生机。
层峦豁遥黛,朗朗如列眉。
水阴上微歙,木蔼深难窥。
回帆影倏动,孤鸟惊高飞。
嗟余海滨士,频年中道驰。
浮瓠信无定,托萍忽在兹。
尘心局幽侧,愧与江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