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径叶老层岩封,一雨洗出青芙蓉。
秋声浩浩不到地,矢矫惟见双白龙。
急溜忽泻雷裂石,余点乱落风入松。
天门万丈立雪色,绝壁但有微云通。
漱流得此百自在,俗响不入幽栖胸。
君家罗洋青田东,海门日激扶桑红。
天台雁荡接咫尺,往往风雨迷蛟宫。
卧游几岁在林下,图成纸上犹淙淙。
月来风色太作恶,禾田灰起烧晴空。
安得悬崖之匹练,化为霖雨苏三农。
大瓢傥即分点滴,相期共踏赤鲩公。
石径叶老层岩封,一雨洗出青芙蓉。
秋声浩浩不到地,矢矫惟见双白龙。
急溜忽泻雷裂石,余点乱落风入松。
天门万丈立雪色,绝壁但有微云通。
漱流得此百自在,俗响不入幽栖胸。
君家罗洋青田东,海门日激扶桑红。
天台雁荡接咫尺,往往风雨迷蛟宫。
卧游几岁在林下,图成纸上犹淙淙。
月来风色太作恶,禾田灰起烧晴空。
安得悬崖之匹练,化为霖雨苏三农。
大瓢傥即分点滴,相期共踏赤鲩公。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陶澍为董眉伯的秋山听瀑图所作的题诗。诗中描绘了石径上落叶覆盖,雨水洗净后的山岩如青芙蓉般清新,秋声虽浩渺却难以触及大地,只有瀑布声如双白龙矫健。水流湍急,仿佛雷裂石,飞沫洒落,风吹松枝,增添了神秘的氛围。画面中的天门高耸,积雪如银,唯有微云穿行,显得静谧而深远。
诗人赞叹画作将天台雁荡的美景生动呈现,想象自己在林下卧游多年,画面中的景象仿佛还在耳边潺潺流淌。然而,现实中的月色与风声太过恶劣,甚至引发火灾,诗人期盼能有如悬崖匹练般的瀑布化作甘霖,滋润农田,拯救农业生产。最后,诗人表达了与朋友共享这份美景的愿望,期待能一起踏访赤鲩公之地。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画卷,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对民生的关注,展现了清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赐第古城东,池连旧辟雍。
画檐涵浩渺,素壁动冲融。
公子闻轩处,长云野望通。
影沉南寺塔,声浸北山钟。
曲槛临流得,横桥到岸逢。
龟翻荷盖雨,莺掷柳丝风。
莎借秋帘绿,萍欺晓幔红。
蜗传书法古,鱼识阵图雄。
舞剑惊飞鹤,谈诗起蛰龙。
自天恩泽溥,向煖墨华浓。
气浥研朱露,光浮射鸭弓。
我思分钓石,莫遣碧苔封。